正文 模塊2 上漿技術(1 / 1)

能力培養

1.明確上漿的概念

2.掌握上漿的種類及調製方法

3.掌握上漿的技巧

知識拓展

1.掛糊所用原料的種類和性質

2.各種糊在加熱過程中糊化作用與化學變化

上漿,就是將經過加工後的形體較小的菜肴原料,在初步熟處理(多為滑油)前裹上一層粉漿的操作過程。

凡是適宜上漿的烹調原料,一般形狀都偏小,多數是薄片、丁、細絲或經過花刀處理的條、塊等。經上漿後的菜肴成品柔軟滑嫩。

一、漿的種類及調製

(一)蛋清漿

由雞蛋清、澱粉、鹽、料酒、味精、冷水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將主料用鹽、紹酒、味精醃漬入味,然後再加入雞蛋清、水澱粉抓拌均勻即可。另一種是用雞蛋清加水澱粉調製成漿,再把用調料醃漬過的主料,放入雞蛋清粉漿中抓拌均勻即可。

用料比例為主料500克,雞蛋清100克,澱粉50克。蛋清漿主要適用於爆、炒、溜等烹調方法。菜品特點是柔軟滑嫩,色澤潔白。

(二)全蛋漿

是由全蛋液、澱粉、鹽、紹酒、味精、冷水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與蛋清漿基本相同,全蛋粉漿需要更加充分溶解為一體。用全蛋粉漿漿製質地較老、韌性較大的烹調原料時,宜加適量的泡打粉或小蘇打。

用料比例為主料500克,雞蛋液100克,澱粉50克。主要適用於炒、爆、溜等烹調方法及菜品帶色的菜肴。製品特點是口感滑嫩,色澤微黃。

(三)水粉漿

水粉漿是由澱粉、冷水、鹽、紹酒、味精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是先將主料用調料(鹽、料酒、味精)醃漬入味,再用水澱粉抓勻上漿。漿的濃度以裹住烹調原料為宜,不可過厚或過稀。

用料比例為主料500克,幹澱粉50克,加入適量的冷水調拌均勻,同時應根據烹調原料的含水量而定。水粉漿主要適用於禽畜類原料的內髒和部分水產品,多用於炒、爆、溜、汆等烹調方法。菜品特點是質感滑嫩。

(四)蘇打粉漿

由雞蛋清、澱粉、小蘇打、水、鹽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是先將主料用小蘇打、水、鹽等脫漬片刻,然後加入雞蛋清、澱粉抓拌均勻,漿好後靜置一段時間後再使用。

用料比例為主料500克,雞蛋清50克,澱粉50克,小蘇打3克,鹽2克,水適量。蘇打漿主要適用於質地較老、肌纖維含量較多、韌性較強的原料。製品鮮嫩滑潤。

(五)蛋黃漿

蛋黃漿是由雞蛋黃、澱粉、鹽、紹酒、冷水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和用料比例與蛋清漿相同。適用於炒、爆、溜等烹調方法所製成後帶色的菜肴。菜品滑嫩色黃。

(六)醬品粉漿

醬品粉漿是由黃醬、麵醬、辣醬等醬品或醬油、澱粉、鹽、紹酒、味精等漿料構成。調製方法是先將主料用鹽、紹酒、味精等調料醃漬入味,再用所用醬品或醬油和澱粉調拌均勻。

用料比例為主料500克,紹酒20克,醬品60克,水澱粉20克。主要適用於炒、爆、溜等烹調方法所製成後帶醬色的菜肴。製品特點是滑嫩醬色。

二、上漿的技巧

(1)漿不需事先調製,把各種上漿的原料直接倒入被上漿的原料之中,輕輕抓勻,以避免原料被抓碎。

(2)對色澤潔白的菜肴,必要時可將原料加工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出血汙,上漿後製出的菜肴色澤會更加潔白。

(3)原料不可過量地上漿,隻要漿液在原料表麵上不流淌下來即可。原料上漿過度,滑油時容易出現絮狀,既影響菜肴的形狀美觀,也會使菜肴的質量下降。

(4)凡是上漿的烹調原料,大多用三四成熱的溫油鍋內滑散,斷生後撈出再另行烹調入味。不可在過高的油鍋內滑油,以防原料炸焦而使菜肴失去鮮嫩軟滑的特點。

(5)原料經上漿、滑油後,最好直接烹調入味,防止因存放時間過長而影響成品菜肴的質量。滑油時鍋必須要光滑,且做到熱鍋溫油。

要點提示

本模塊主要講述了上漿的概念;上漿的種類及調製方法;上漿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