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為什麼會發生“日淩中斷通信”(1 / 1)

衛星通信是現代最先進的通信手段。它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隻要在它的覆蓋範圍以內,不論距離遠近,都可以通過它轉發電報、電話、電視、廣播和數據等無線電信號,故人們稱它是“全天候通信”。但是,衛星通信並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不足之處。據科學家觀測,在衛星通信係統中,地球上不論哪個地麵站,每年都要遇上兩次接收信號的中斷現象。這種信號的中斷是太陽造成的。科學家們稱它為“日淩中斷通信”,這是衛星通信的“死角”。

為什麼會發生“日淩中斷通信”呢?大家知道,通信衛星是在赤道上空約36000公裏的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轉的,而地球與同步軌道上衛星又一起圍繞太陽旋轉,轉一圈為一年,衛星又與地球的自轉同步,轉一圈為一天。因此,在一年中便會形成太陽、衛星和地球三者進行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現象。這時,地麵站的天線不但同時對著衛星,也同時對著太陽。太陽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幹擾源(噪聲),而衛星上發射的信號與之相比較,是十分微弱的。這樣我們需要接收的信號被淹沒在太陽引起的噪聲之中,使地麵站的通信中斷,形成了衛星通信無法逾越的“死角”。

衛星通信的“日淩中斷”現象,每年要發生一兩次:一次在春分前後,一次在秋分前後。每次持續的天數和時間,根據各地麵站的地理位置和天線大小而不同。一般情況下,地麵站所處的緯度越高,天線直徑越小,持續的時間就越長。據有關資料介紹,上海衛星通信地麵站的天線直徑是30米,緯度是31度,遇到“日淩中斷”一年有兩次,每次約持續5天,每天持續時間約5分鍾左右。

“日淩中斷”引起的通信失靈能否避免呢?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在衛星通信係統中解決“日淩中斷”的唯一措施是:根據衛星所處的位置,地麵站所處的經緯度數,天線工作時的仰角、方位角等數值,預先計算出每個地麵站出現“日淩中斷”的具體日期和時間,使重要的業務通信聯係盡量避開“日淩中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