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電影銀幕,人們便自然想到白色的幕布、黑色的幕框。放映黑白電影用黑色幕框,反差效果好,便於消除影後的四周虛影,又可避免雜光幹擾,使畫麵產生遠離的效果。
但是,彩色電影、彩色寬銀幕、遮幅法寬銀幕電影問世後,國外有些影院的銀幕黑幕框已被淘汰,代之以彩色或浮動彩色幕框,並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受到觀眾歡迎。前蘇聯科學家戈爾陀夫斯基早年曾提過:最好采用淡藍綠的發光材料做銀幕框。他的理論根據是,用淡藍綠色作銀幕框,可以使放映畫麵開闊突出。
人眼看各種彩色,常常會發生心理上感覺上的習慣反應。比如看以火紅的顏色,就會發生熱的感覺;而看到冰的顏色或青藍色,就會產生冷的感覺。紅、橙、黃色等顏色在色彩學上叫暖色,看到這種暖調的顏色有“向外突出”的感覺,感到麵前的事物(指畫麵上的)離自己很近。綠色、藍色、藍綠色和藍紫色在色彩學上叫作冷色。看冷調子的顏色有“凹陷進去”的感覺,如看電影,觀眾則會感到畫麵的景物離自己很遠。為適應人眼的這種特點,應用色彩學的理論,將銀幕框的顏色改變一下,將有利於提高放映效果,也是改革彩色電影放映工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