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專家們相信,人的敵意或焦慮是通過受阻礙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他們認為,口吃是一種精神性疾病。但是,事實上,大多數口吃者,用精神療法都無效。而且大量心理表象顯示,口吃者並不比其他人更神經過敏。
最新研究表明,口吃與家族有關。而且男性是女性的4倍。此外,有證據顯示,不是口吃本身具有遺傳性,而是在這些家庭的成員中的一種傾向性或易感性使他們容易變成口吃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語言心理學家弗朗斯.福利曼認為,這種傾向性的存在,並不能使孩子注定變成口吃者,而是需要某種確實存在。或被孩子感覺存在的壓力促使口吃在他們身上出現的。有些兒童可能從遺傳上獲得的隻是較慢的語言功能或較差的語言協調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因素,如父母講話很快,就可能成為激發孩子出現口吃的原因。
美國休斯頓大學的語言病理學家馬丁.阿德姆斯提出,迄今為止,已經使用了幾乎所有方法對口吃者進行了研究、檢查、測試和分析。環境和遺傳這兩個因素顯然都與口吃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口吃並不是由某種單獨的因素造成的。
科學家相信,通過不斷深入的研究,遲早會解開這個使人們困惑已久的口吃之謎,並能找出有效方法來徹底解除它給許多人造成的語言障礙和精神痛苦。
記憶與“多米諾骨牌”
據說,法國皇帝拿破侖有很強的記憶力。有一次,一位軍官向他報告法軍海岸炮兵的備戰情況,說錯了一門大炮的位置。拿破侖立即當眾糾正了軍官的錯誤,使在場的人對皇帝的記憶力都驚奇不已。實際上,拿破侖不僅對法軍海岸大炮的位置記得很清楚,他甚至對每門大炮的種類和射程都能一一背誦。歐洲的山川位置、每個驛站之間的距離,哪兒可能屯兵、哪兒可以埋伏奇兵、哪兒可以作戰場,拿破侖都熟記在腦,這就難怪法軍在歐洲屢戰屢勝、所向披靡了。
然而,記憶卻是一種十分複雜的大腦活動過程。即以“蘋果”這個詞為例,你也許不會想到,這個簡單的單詞在你的大腦裏,竟會引起那麼多的腦細胞活動。眾所周知,蘋果是一種吃起來脆甜的粉紅水果。可是在記憶裏,蘋果是由“脆甜”、“粉紅色”、“水果”這三個概念組成的,而這三個概念又分別儲存在大腦裏的三個部位一這是在對失語症患者的研究中發現的。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位名叫M.D的35歲男子,他由於左腦中風而患失語症。當人們把各種水果、蔬菜放在一起,讓他指出哪個是蘋果時,他會馬上用手指出來。這說明M.D是具有這些水果、蔬菜的知識的。但如果別人單單把蘋果拿出來,問他這是什麼水果時,M.D卻叫不出來。顯然,他大腦裏的詞彙提取能力出了故障。
故障在哪裏呢?人們拿玩具、工具、顏色、衣服和動物圖片給M.D辨認,他都能一一說出它們的名字。但一看到水果或蔬菜時,他就張口結舌說不上來了一可見,他記憶水果、蔬菜的那個腦區出了故障。
這些研究以及對動物的實驗,為研究記憶形成時的物理化學變化奠定了基礎。因為,隻要知道儲存記憶的部位,就可以把研究的重點放到那個部位的神經元(神經細胞)上去,並進一步弄清神經細胞在記憶過程中所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神經元包括細胞體、樹突和軸突。軸突是信號的通路,與其他神經元相連。兩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是信息轉換點,突觸包括前膜、間隙和後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埃.坎代爾博士和國立衛生研究所的丹.亞爾古博士,用電刺激動物大腦裏的海馬組織,幾個星期後,他們發現海馬組織的神經細胞對電刺激特別敏感,也就是說,這些神經細胞形成了記憶,即“持續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