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之所以要弄清楚睡和醒的關係,是因為不少疾病,把該有的正常晝夜節律變化搞亂了,結果該睡的時候睡不著,該醒的時候也醒不了,這不是很麻煩嗎!如果我們能掌握大腦控製醒和睡的規律,說不定世界上就沒有睡不著(也就是失眠)的苦惱,可能也不再發生長睡不醒的意外,你說這該有多好!
死者眼裏能留下“照片”嗎
人們傳說,死者的眼裏會留下最後一瞥的影像,如果死者是被害致命的,罪犯就會因此而被捉拿歸案。
死者視網膜上留下的人體影像如果說眼睛確是“錄像器”的話,那這錄像器就一定是“照相機的底片”——視網膜了。
情況到底如何呢?
古希臘人以為能“抓住”影像的是晶狀體,視網膜被認為是營養晶狀體和傳達“視覺精神”的工具。直到16世紀,瑞士解剖學家才提出:晶狀體的作用隻是接受和折射光線,把它傳到視網膜上去。1604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也說視網膜有“塗繪”看到的形象的功能。但是,這些畢竟還是推論,還必須拿出更可靠的證據來。
終於,神職人員史欽納第一次揭示了這問題的秘密。他把眼球後麵許多不透明的結構一層一層地剝去,後來真的在視網膜上發現了“錄像”——是死者在死前一刹那中所看到的事物。然而這“錄像”是模糊的,而且極易消失。到19世紀後期,用化學物質已能使最後看到的“錄像”暫時固定在視網膜上以後,人們才普遍接受這種看法。
德國科學家科倫曾用鴿做試驗。在陽光下,讓鴿的眼睛對準窗格,然後立即把它殺死,解剖後,果然在視網膜上發現了窗格的“錄像”。
據說國外有些偵查人員已能利用被害人視網膜上的圖像跟蹤追擊,從而把殺人凶犯捕獲歸案。
盡管如此,若想真正取得視網膜上的“錄像”又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留下“錄像”的條件相當苛刻,不僅死者在死前一瞬間要“眼明心亮”(在糊裏糊塗的情況下能夠看到什麼呢),而且必須迅速固定、取影。錯過了時機,一切也就化為烏有了。
從種種材料看,眼睛真的可以留下人影。
1995年貝月23日香港《大公報》有一篇《富商智破綁架案》的消息,說是西班牙富商納加恰烏的女兒美洛娣在上學途中被綁匪劫走,綁匪要勒索1000萬美元。富商要求綁匪拍攝女兒的照片,以證實其仍然活著。收到照片後他就交給警方。專家將美洛娣的眼珠放大,果然顯出綁匪的模樣。警方一看就認出這是名慣犯,且知其出沒地點。就這樣,綁匪很快落網,被綁架12天的美洛娣也安全回了家。
1996年有報道說,在德國曾有這樣一件趣事:24歲的漢斯小姐被車撞瞎雙眼,醫生給他移植了一個男人的眼球。移植很成功。但漢斯小姐說她現在的眼睛能夠“放電影”。因為她看到一個胖警察追來,踢倒人,給犯人戴上手銬。醫生的解釋是:“你換上的是死刑犯的眼球,他的視神經細胞是鮮活的,他死前見到的影像印在視網膜上。過3個月,圖像就可消除,一切就會正常的。”從常理推論,不可能有“放3個月電影”的眼睛。這報道類似科幻小說。
意外複明奇聞錄
在人類常見的殘疾中,眼睛失明恐怕是最痛苦的了。全球每年有數萬人因各種原因而失明。
現代科學技術雖然能使某些盲人重見光明,但大多數盲人仍無法治療,盲人們依舊在過那“暗無天日”的生活。
令人驚奇的是,有些盲人竟能意外地恢複視覺。
英國有位叫柯爾比的20歲青年,5年前因患眼疾而失明。1985年初,他在拔掉兩顆牙齒以後,忽然能夠看見東西了。醫生認為,拔牙所用的麻藥可能是使他複明的原因。
瑞典一個名叫根思.素麗森的婦女,也有這樣的幸事。當她被拔去齲壞的臼齒以後,也重見了光明,並在7個月後恢複到了正常視力。據認為,素麗森的失明是由於原先的臼齒金屬假牙引起的。
1980年的某晚,印度一位因白內障而雙目失明的老人在家裏獨坐。突然一聲炸雷,他感到腦子被震動約4分鍾,於是躺下睡覺。第二天醒來,馬上就感到發生了奇跡:他已經重見光明了。
人們說,雷擊之所以能使盲目複明,可能是雷擊時的磁場作用,使不溶性蛋白質變成了可溶性蛋白質,從而掃除了眼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