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金屬都未能“不朽”,大興的身軀卻完好無損,無一處腐壞。隻是皮肉已收縮變硬,但臀部、臂部等肌肉豐厚處仍略有彈性。更令人驚異的是,他的一些主要關節依然能動,說明其皮膚肌肉仍有一定的張力。為防開缸後肉身腐爛,和尚們立即采取了一些防腐措施,給肉身裹上皮紙,又塗上生漆。1990年4月,肉身又被裝上金,正式在雙溪寺供奉。
據說,自古以來,九華山已有過7具肉身,其中最早的一具是開山祖師——地藏。據說地藏99歲圓寂,3年後,肉身不腐,現葬於“月身寶殿”內塔下。現在,大殿依然聳立,隻是殿內到底有沒有地藏肉身誰也說不清楚。除此以外有一位和尚不但肉身保存下來,而且對其生平還有據可查,那就是一名叫無瑕的和尚。無瑕生於明萬曆年間,106歲時圓寂。圓寂3年9個月後,人們在他坐化的東崖峰山洞,發現了他的肉身和他用自身血和金粉調和寫的經卷。為保護其肉身,1966年8月,幾位和尚將其藏在寺外的一個土坑裏,下墊磚頭,中間用鐵棍撐住,上麵蓋上石板,一放就是11年。1977年4月,經有關部門批準,人們將石板揭開,發現裏麵已被泥土埋住,但出人意料,肉身竟完好無損。
肉身為何在九華山不腐?人們現在還不能作出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因為一般說來,九華山地區不具備產生木乃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人們隻好作種種猜測。
人臨死時會看到些什麼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站,無論人多麼高壽,最後也不免一死。當一個人咽氣的一刹那,他最後想到的是什麼?腦海中浮現的最後圖景是什麼?……為了解答這些問題,7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醫學專家雷蒙德.摩迪采訪了數十名“死”而複生的人,得到了瀕死經驗的大量材料,寫成一本紀實性小冊子。盡管那些“複活者”的“死亡之行”千奇百怪,所回憶的重點也因人而異。但總的來看,他們的論述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摩迪以第三人稱作了一個典型的概述。
“他已經奄奄一息,極度痛苦中聽到醫生宣布他死亡的話音。一陣刺耳的噪音傳來,好似鈴聲當當地響,或像飛蟲嗡嗡地叫,同時他覺得自己非常快速地穿過一條長長的黑暗隧道。然後他突然發現遠處有自己的身影,他注意到自己‘軀體’還在,但完全不是原來那個了。不一會兒,他碰上了已故親友的‘靈魂’,他們給他看全景‘錄相’——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在眼前一幕幕閃過。他想還沒到死亡的時候,他應回到人間,不知怎麼的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又回到自己的軀體上……”
多麼神奇的死亡體驗!這是那些人在胡說八道嗎?不是的。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死亡體驗(或稱“瀕死經驗”)實際上是一個人在彌留之際的幻覺,是大腦細胞在心跳、呼吸終止後延續工作的結果。
那麼,那些奇異的幻覺又是怎樣產生的呢?許多醫學專家認為是某些藥物引起了人的幻覺。用於急救的藥物中可能有幾種會致幻,例如環已酮,是一種用於靜脈注射的麻醉劑,會使人產生脫離軀體的感覺,對自身的知覺喪失了,仿佛與現實世界分離,而當病人恢複知覺後,腦海中留下的則是幻覺影像或是非常生動的“死亡之夢”。然而,有些人臨“死”前並沒有使用任何藥物,同樣出現了幻覺。對此有人從生理學角度作了解釋,認為人瀕死時大腦缺氧,人體處於嚴重的緊張狀態,幻覺一定是垂死的大腦最後工作失常的反映。可是這一解釋並非無懈可擊,因為某些瀕死現象發生時並沒有出現生理上的緊張狀態。於是,有人試圖借助神經學解開這個謎,認為垂死者的神經係統因發生故障而失常,腦海中閃現出異常生動的三維幻像或具有時間扭曲感。
科學家還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這樣的觀點:瀕死經驗是一個人在彌留之際的主觀體驗,而這種體驗受到各自的死亡心理的左右,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幻覺或夢幻。在各種說法中,這種觀點相比較令人信服,但是,究竟哪種說法正確,迄今仍是一個謎。
為什麼有的人“死不瞑目”
死亡是人生的最後歸宿。形容一個人死去,有時會說:“他永遠閉上了雙眼。”是的,人去世時一般都會閉上眼睛。但是,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人死了,眼睛不閉合,這就是成語中說的“死不瞑目”。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會說,這是因為死者生前有的事沒有辦完,不放心;也有人說他死前沒有見到某某親人,他在等待親人的來臨;或者說這個人死得冤、不甘心等等。
事實上,所謂“死不瞑目”絕不是什麼鬼魂顯靈,而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我們知道,人活著的時候,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大腦指揮的,眼睛的閉合也不例外。人死之後,心髒停止了跳動,呼吸也停止了,大腦神經細胞得不到氧氣,也很快死亡。大腦死亡後,一切思維活動都停止了,就無所謂愛和恨了,也不會再有什麼心事。某些人之所以會“死不瞑目”,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屍僵現象,具體地說這與死者患病情況和身體素質等各方麵的情況,都有一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