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科學家們得出推論:螢火蟲體內的神經信號會開啟一氧化氮的製造。當一氧化氮製造結束並送到光細胞以後,就關閉細胞裏的線粒體,讓氧氣得以進入光細胞。所以,關閉了“發電廠”——線粒體的同時,實際上也就點亮了螢火蟲的燈光。

所有這些,都還是一些粗陋的推測及假想,要想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科學觀察與研究。

希臘毒蛇“朝聖”之謎

世界上虔誠的教徒千千萬,有誰聽過毒蛇也朝聖,且堅定執著之心絲毫不遜於人類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希臘有一個美麗的小島,人們安居樂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禍從天降,一幫強盜突然襲擊了這個島,並不懷好意地將年輕漂亮的修女關押起來。

聖母顯然明白這幫強盜的歹意,為使純貞的修女們免遭強暴,於是就把她們都變成了毒蛇。

眼看著美女變成了毒蛇,強盜嚇得落荒而逃,可是毒蛇卻再也不能變回到美貌的女子了。為了報答聖母的恩德,它們每年在希臘人紀念上帝和聖母的日子裏,都會不約而同地到這個小島朝聖。它們從居住地爬出來,一直爬到這個小島上的兩座教堂,最後停靠在教堂的聖像下麵。像是受誰指揮似的,在這裏盤結10多天後,才漸漸離去。這種毒蛇帶有劇毒,被它咬了,毒性會擴散全身致死,但它們卻似乎頗通人性,世代與小島居民和平共處,從不傷害這裏的居民。島上的居民也敢觸摸它們,或將它們纏繞於身上,據說這樣可以驅邪治病,保佑歲歲平安。

自始至終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毒蛇朝聖的日子,為什麼都選在希臘的重要節日,而它們又是怎麼知道紀念上帝和聖母的日子的呢?難道教堂會在這幾日發出吸引它們的特殊氣味引誘它們前來?更奇怪的是來朝聖的毒蛇頭上,都有一個跟十字架極為相似的標記,難道它們會發出同類能識別的聲音,讓同類成群結伴都來此朝聖?這種朝聖現象據說已持續了100多年,毒蛇也會言傳身教,教育自己的後代繼續去朝聖嗎?

對這一奇怪的現象,人們議論紛紛。或許,這就是神的旨意;也或許這就是此種毒蛇的一種生理本能的表現……我們期待著動物學家們給我們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蝴蝶為什麼要遷飛

蝴蝶漂洋過海時總是成群結隊、浩浩蕩蕩。

它們為何要興師動眾地進行如此龐大的遷移工程呢?

有昆蟲學家認為,昆蟲遷飛是為了逃避不良的環境條件,此乃物種生存的一種本能行為。它與遺傳和環境條件有關。與此同時,他們提出兩種假說:

第一種認為:遷飛就是昆蟲對當時不良環境條件的直接反應,如食物缺乏、天氣幹旱、繁殖過盛等等。如大菜粉蝶,如果它寄生的植物不能為它提供美味可口的食物來源,它就會遷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相反,如果它寄生的植物已能滿足它的需要,它就不用遷飛了。

第二種認為:某些環境條件的變化,會影響到昆蟲的個體發育,致使昆蟲發育成為一種遷飛型的成蟲。它們往往在形態、生理狀況和行為方麵與居留型成蟲有明顯的不同。光照周期、溫度、種群密度、食物條件的不同,都可能使成蟲在生理和飛行能力上產生明顯的分化。

但以上兩種假說,並不能解釋眾多種蝴蝶遷飛的現象。如美洲的大斑蝶,每當冬天來臨之前,它們就紛紛結群,從寒冷的加拿大出發,飛到墨西哥的馬德雷山區過冬。來年春天,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飛回北方。每當蝴蝶遷飛時,蝶群如行雲一般,遮天蔽日。有人曾測算過遷飛的蝴蝶數量,約有300多億隻。且個個目標明確,直飛目的地,從不開小差。它們每年定期在固定的兩地之間遷飛,不會錯走他鄉。科學家目前仍覺不可思議。

弱不禁風的小小蝴蝶,為什麼有飛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的巨大能量?這股能量是從哪裏來的呢?從動力學角度來看,蝴蝶是飛不了那麼遠的。

前蘇聯科學家米哈伊洛夫娜和斯維塞尼戈夫認為,蝴蝶遷飛時使用了先進而節能的“噴氣發動機原理”。某種粉蝶在飛行中有1/3的時間翅膀是貼合在一起的,它們巧妙地利用自己翅膀的張合,使前麵一對翅膀形成一個空氣收集器,後麵一對翅膀形成一個漏鬥狀的噴氣通道。在每次扇動翅膀時,噴氣通道的大小、進氣出氣口的形狀及長度,還有收縮程度都有序地變化著。兩翅間的空氣由於翅膀連續不斷地扇動而被從前向後擠壓出去,形成一股噴氣氣流。一部分噴氣氣流的能量用來維持飛行的高度,另一部分所產生的水平推力則可用來加速。蝴蝶就是用這種“噴氣發動機原理”來漂洋過海的。但它們又是如何操縱這個“噴氣通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