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的身體龐大拙笨,體重約4噸,僅次於大象,排行老二,四肢粗短,與大象相比,那隻是個矮子。河馬的頭特別大,頭骨重幾百千克。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個大嘴巴,陸地上任何動物的嘴都沒有河馬的嘴大,一個人若跳進去,也難於填滿,可稱為大嘴巴冠軍。它的上門牙很短,向下彎曲,一對下門牙向前伸出,像一把鏟子,還有一對向上向外伸出的下犬齒。今天它的門牙吃草時磨損了多少,明天就長出多少來,像變魔術。更有趣的是,由於供水不足時,河馬皮膚上的汗腺會分泌出紅色的汗,以濕潤皮膚,防止幹裂。如果這紅色的血汗分泌到水裏,就變成魚類的營養品。
膽小的河馬,夜晚上岸來吃田裏的蔬菜,當聽到人們的吆喝,它會不顧一切,抱頭亂竄,這樣至少十天半月,它不敢再來。平時,河馬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來,常常打架,它們各自用自己鋒利的牙齒去刺傷對方厚厚的皮膚。有時在河裏發起怒來,它敢頂翻小船,把船咬成兩段。
河馬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能生仔,可惜每胎僅產一仔,小河馬出生後,母河馬細心地照顧著,每天全神貫注地守護在小河馬身邊,或者把小寶貝背在自己的背上,或者騎在脖子上,母河馬還耐心地教小河馬吃草、遊泳等。帶仔的河馬媽媽,性情變得非常凶惡,絲毫不能惹它,倘若你觸犯了它的寶貝,它決不會放過你,立刻向你衝殺過來,這是很危險的。在動物園裏養大的河馬,不但沒有野外的河馬那股粗野的性格,能守規矩,聽從飼養員的指揮,而且還能很好地生育,在動物園裏安家落戶,接種傳代。
離水能活的魚
“如魚得水”這句成語,充分反映了魚與水的密切關係。魚離不開水,魚隻有在水中才能生活,才能接種傳代。但是,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魚,它們能在一定的時間裏生活在水外,不至於死亡。像肺魚、彈塗魚和攀鱸魚等就具有在水外暫時生活的特殊本領。
肺魚生活在淡水中,體呈紡錘形,硬骨不發達,行動靈活。具有內鼻孔與口腔相通,這與其他魚不同。在水中活動時,用鰓呼吸,但在幹涸的環境下,又能用鰾直接呼吸空氣,故名肺魚。
肺魚的鰾,構造很像肺,內麵呈蜂窩狀結構,且有分支繁多的血管網,鰾壁上具有能伸縮的肌肉,因此鰾能像肺一樣吸進空氣和排出二氧化碳。
現存的肺魚有單鰾的澳洲肺魚和雙鰾的非洲肺魚和美洲肺魚。非洲肺魚在水完全幹涸的期間,把自己藏在淤泥中,並使其周圍形成一個堅實的淤泥“小屋”,自己亦形成膠囊裹起來,對著嘴或鼻孔的地方開一個小孔,空氣可由小孔通過鼻孔進入鰾進行呼吸。在這個屋內,它們能度過幾個月,等到雨季到來,淤泥壁被水衝散的時候,肺魚又重新入水活躍地生活。
彈塗魚在潮水退後,海灘上的紅樹林裏(紅樹林是一種熱帶亞熱帶海濱的灌木叢),人們能見到一幅奇特的景象:有許多像泥鰍一樣大小的魚,掄起它的尾巴,在那裏亂彈亂跳,甚至還會爬到紅樹的樹枝上呢!在這裏捕食小昆蟲、蠕蟲和其他無脊椎的小動物,這種怪魚的名字叫彈塗魚,由於它最喜歡吃蝦,也叫蝦虎魚。
彈塗魚樣子古怪,一般長6~9厘米,身體暗褐色,有些花紋或黃斑點。它的眼睛很有趣,眼球時而突出眼窩,時而貼入眼窩,好像它能眨眼一樣。更妙的是它的眼睛能向各方麵活動,能通觀四麵八方,及早發現敵情,躲避敵害,以保生存。它的胸鰭像一把貼身的大芭蕉扇。胸鰭的基部顯得又粗又壯,像人的胳膊一樣,它可以支撐身體做各種動作。尾巴像一把鈍圓形的紙扇。彈塗魚的腹鰭左右愈合成吸盤狀。所有這些特殊的結構,使彈塗魚在灘塗上爬、跳,甚至還可以豎直地貼附在閘門上、陡壁上或樹根上,自由自在地生活,每遇受驚,它們會成群以三級跳遠的姿態,以極快的跳躍速度跳入水裏或鑽入附近的泥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