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考察貘時發現,這類動物在選擇自己棲息地時,有兩個原則:一是有稠密的森林;二是靠近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帶,即使生活在高山地區的山貘也是如此。貘的這種選擇頗有道理。因為它們主要吃地上植物的枝、葉和水生植物,在近水的森林環境裏容易找到食物。更重要的是,由於貘沒有什麼自衛武器,但卻有高超的遊泳本領,不僅速度很快,而且還能較長時間地潛入水底,利用水作為自己的“避難所”。
貘的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視覺也不差,隻要發現有危險的“風聲”,它們便可以在下層叢林中快速往水域方向逃跑,並從河岸或山坡上蹲著往下滑,即刻就能進入水中,逃之夭夭。正是因為貘有這些獨特的求生本領,它才能夠生存到今天。
為什麼負鼠裝死特別逼真
負鼠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有“美洲袋鼠”之稱,與澳大利亞袋鼠不同的是,雌獸的育兒袋不完全。由於小負鼠常常爬到母獸的背上,用尾巴纏住母獸的尾巴,讓媽媽背著它行走,所以得名“負鼠”。
負鼠的頭像豬,尾巴似老鼠,個兒如貓,常常夜間外出,捕食昆蟲、蝸牛、小龍蝦等。
由於它的防衛能力極差,而且天敵很多,比如狼、猞猁、狗、野貓等。因此當它遇到強敵攻擊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立即躺倒在地裝死,而且它的“死相”幾乎和真死一模一樣。負鼠裝死時,總是張開嘴巴,舌頭外伸,兩眼緊閉,四肢僵硬,肚子鼓得老大,呼吸和心跳停止,長尾巴蜷曲在上下頜中間。此時,天敵或人觸摸它的任何部位,它都紋絲不動。
負鼠的裝死時間,短則幾分鍾,長則幾個小時。在此期間,如果人類看見它這個樣子,常常會把它當做一隻討厭的死老鼠踢出屋外;而許多食肉野獸,又有不吃死屍的習慣,誤認為它真的死了,隻好掃興離去。不久之後,負鼠又會恢複正常,見周圍已無危險,立即爬起來逃走。
負鼠的裝死為什麼能裝得那麼逼真呢?這是因為負鼠在受到天敵的嚴重威脅或襲擊時,由於過度緊張,體內分泌出一種麻痹物質,這種物質很快便進入大腦,使其喪失知覺,很快倒地“死去”。這與老奸巨猾的狐以假死騙過對方,或者野鴨在狼麵前以裝死蒙混過關,都是不同的。
穿山甲怎樣捕食蟻類
穿山甲又叫鯪鯉,全身上下裹滿了堅硬的鱗片,好像身披鎧甲的古代武士,但它的性格卻很溫順,從不與其他大動物打架。
穿山甲的嘴巴裏沒有一顆牙齒,隻長著一條細長的舌頭。沒牙齒怎樣咀嚼食物呢?別擔心,因為它吃的是螞蟻和白蟻,用不著咀嚼,這種結構的嘴巴對它捕食很適合。
當穿山甲發現一個蟻穴時,便伸出彎鉤般的利爪,左扒右掘,大肆破壞,把蟻群從蟻穴中趕出來。然後,它再伸出長帶子般的舌頭,朝蟻群橫掃過去,每掃一次,就有成百上千隻螞蟻被粘在舌頭上,成為它的腹中之食。
有時候,穿山甲不願意花大力氣掘挖蟻穴,還會設下圈套,引誘螞蟻上鉤。
穿山甲的圈套很有意思,它先在蟻穴邊裝死躺下,將全身鱗片統統張開,從裏麵散發出濃烈的腥膻味,一陣陣飄向蟻穴之中。聞到氣味的螞蟻們紛紛出洞,見到裝死的穿山甲,還以為發現了一座肉山。於是,無數螞蟻爬到穿山甲身上。穿山甲見時機差不多了,就把全身肌肉一緊,鱗片全部合攏,將大部分螞蟻關在鱗片內。然後,穿山甲帶著滿身的螞蟻,跳進池塘中,再鬆開鱗片,抖動幾下身子,螞蟻便紛紛落水,浮在水麵上。這時候,穿山甲再伸出長舌,把水麵上的螞蟻舔得一幹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