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蟲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千方百計地埋葬鳥、鼠等死動物呢?原來,這是埋葬蟲繁殖後代的一種方式:它們在埋下的動物屍體上,產下了卵,不久孵化出來的小幼蟲,就可無憂無慮地吃著它們的父母早給它們準備好的食物,迅速成長起來。
屎殼郎為什麼要滾糞球
每年夏秋季節,在田野和道路旁,常常能看到一對對油黑肥胖的甲蟲,在滾動著一團灰黑色的垃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屎克郎,它的科學名稱叫蜣螂。
屎殼郎滾動的這個糞球,是怎麼做成的呢?原來,屎殼郎的頭前麵非常寬,上麵還長著一排堅硬的角,很像一把種田用的圓形釘耙。屎殼郎用頭上這把“釘耙”,將潮濕的人、畜糞便堆集在一起,壓在身體下麵,用3對足搓動。起初搓動時是一堆不大也不圓的垃圾,經過慢慢的旋轉,就成了棗子那麼大的圓球。於是,這種小甲蟲把圓球推著滾動,粘上一層又一層的土,有時地麵上的土太幹粘不上去,它們還會自己排些糞便粘土哩。這個圓球,往往是一對雌雄屎殼郎合作做成的。
屎殼郎推糞球時,往往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前麵的一個用後足抓緊糞球,前足行走,用力向前拉,後麵的用前足抓緊糞球,後足行走,用力向前推,碰上障礙物推不動時,後麵的就把頭俯下來,用力向前頂。
它們要把糞球推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個糞球又有什麼用處呢?
原來,屎殼郎推糞球是為它們的兒女貯備食料。屎殼郎把糞球推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後,就用頭上的角和3對足,將糞球下麵的土挖鬆,使糞球逐漸下沉,再將鬆土從糞球四周翻上來。這樣大約不停地忙碌2天時間,當糞球下沉到土中時,由雌蟲在糞球上產下卵。這樣,屎殼郎才算把一場繁忙的傳種工作完成,然後雙雙從鬆土中間往上爬,同時逐層將土壓緊,直至與地麵齊平。
卵在洞中過一段時間後,會孵出白色的幼蟲來,幼蟲就以糞球作為食料。
屎殼郎很喜歡用牛糞做球,因為牛是反芻動物,吃到肚裏的食物嚼得很碎,拉的糞便比較稀,容易粘在一塊兒,而且營養豐富,幼蟲最愛吃。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螢火蟲是一種有益的昆蟲。我國古代把螢火蟲叫做“夜照”、“熠熠”等,意思都是說它會發光。關於利用熒光照明,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是很常見的,但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他們不一定知道。
螢火蟲的光有的黃綠,有的橙紅,亮度也各不相同。如果我們把它們捉來放在小玻璃瓶裏,就可仔細觀察它們發光的特點。原來它們發光的部分是在腹部最後兩節,這兩節在白天是灰白色,在黑夜才能發出光亮。光是通過透明的表皮而發出,表皮下麵是一些能發光的細胞,發光細胞的下麵是另一些能反射光線的細胞,可以看到其中充滿著小顆粒,稱為線粒體。線粒體能把身體裏所吸收的養分氧化,合成某種含有能量的物質。發光細胞裏含有很多線粒體,說明它們能製造比較多的含有能量的物質。發光細胞還含有兩種特別的成分:一種叫做熒光素,一種叫做熒光酶。熒光素和含能量的物質結合,在有氧氣時,受熒光酶的催化作用,使化學能轉化為光能,於是產生光亮。螢火蟲常常一閃一閃地發光,是因為它能控製對發光細胞的氧氣供應的緣故。
螢火蟲發光的顏色不同,是由於它們所含的熒光素和熒光酶各不相同。螢火蟲的發光有引誘異性和使同類聚集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捉在小玻璃瓶裏的螢火蟲可引誘在較遠處的螢火蟲向小瓶飛來。
有趣的是,螢火蟲不但成蟲能夠發光,它的卵、幼蟲和蛹也都能發光呢。
瓢蟲都是益蟲嗎
瓢蟲是昆蟲王國中一類體形很奇怪的成員,它們好像被一切為二的半個小皮球,或者像一個微型水瓢,因此就得到了瓢蟲這個名字。
說起瓢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這樣認為,瓢蟲是吃蚜蟲的專家,而蚜蟲又是莊稼的敵人,所以瓢蟲屬於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