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上有4000多種瓢蟲,雖然它們中的大多數是人類的朋友,為保護莊稼盡心盡力,但也有一些專門危害莊稼的種類。

在我們常見的瓢蟲中,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和大紅瓢蟲,它們無論是幼蟲還是成蟲,都善於消滅蚜蟲和介殼蟲,特別是吃起蚜蟲來,簡直如同狼吞虎咽一般。

但是,瓢蟲家族中的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則喜歡成群結隊地爬在茄子、馬鈴薯、柑橘、梨樹或桑樹上,大肆啃咬,把葉子表麵咬出一條一條的傷痕,使農作物和果樹大大減產。這一類的瓢蟲,隻能算是害蟲了。

由於瓢蟲的種類很多,怎樣才能知道它們誰是益蟲,誰是害蟲呢?有一個簡單的鑒別方法,那就是觀看瓢蟲外表的硬翅。凡是硬翅細膩、特別光滑和閃閃發光的,基本上都是肉食性的益蟲。如果硬翅上麵有密密麻麻的細絨毛,不管有什麼顏色斑紋,這類瓢蟲十有八九是依靠吃植物為生的,大多屬於害蟲。

昆蟲有沒有“鼻子”和“耳朵”

春天,桃李盛開,百花競豔,蝴蝶飛舞,蜜蜂翩躚,許多昆蟲在花叢裏采蜜傳粉,真是一派忙碌景象。蜜蜂和蝴蝶能聞到各種花果的香味,難道說它們也有“鼻子”嗎?

昆蟲的確有“鼻子”。要是你捉到各種昆蟲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它們頭上都有一對觸角,不過各種昆蟲的觸角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細長的,像一對鞭子;有的生著許多分枝,像兩把刷子;有的非常短,下麵是一個柄,上麵膨大,兩隻觸角像兩把短錘。另外,在昆蟲的口部下麵,還有兩對短小的口須。別看觸角和口須的模樣跟高等動物的鼻子完全不同,可它們卻能夠像鼻子一樣,起著聞氣味的作用。因為觸角和口須的表麵,有許多微小的孔洞,有些孔洞裏藏著能夠感受氣味的細胞。當昆蟲遇到帶著氣味的空氣時,靠著這種特殊的構造,就能使它們辨別氣味。

這種特殊的“鼻子”,對於許多昆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蜜蜂和蝴蝶外,還有不少昆蟲,都利用嗅覺來尋找食物或尋找配偶繁殖後代。大家熟悉的螞蟻,可以根據嗅覺來辨認自己的同伴;假若往一個螞蟻窩裏放入幾隻另一窩的螞蟻,由於彼此的氣味不一樣,這些外來的螞蟻很快就會被咬死。昆蟲既然有嗅覺,所以也能避開各種它所不喜歡的氣味。

根據昆蟲能聞氣味的特性,人們已經製造出了許多有氣味的藥品。其中,有些能夠引誘害蟲前來,然後捕殺它們;有些能使害蟲躲避,可以保護人、物不受蟲害,如驅蚊香、樟腦精就能起到這種作用。

昆蟲不僅能聞氣味,還能分辨聲音哩。因為在它們身上長著一些跟耳朵的作用一樣的東西。昆蟲的“耳朵”很奇怪,而且生長位置很不一致。蝗蟲“耳朵”生在腹部第一節的左右兩邊,每邊一隻,外表就像半月形的裂口,很容易看見。蚊子“耳朵”生在頭部的兩根觸角上,每根觸角的第二節裏藏著一個收聽聲音的器官。蟋蟀的“耳朵”卻生在一對前肢的第二節上。而飛蛾的“耳朵”,有的生在胸部,有的生在腹部。

昆蟲的聽覺能力很特殊。對於聲音節律的分辨力特別強,如果每秒鍾內聲音的斷續次數較多,人耳就聽不出斷續,隻感覺到是一片連續的聲音。可是,許多昆蟲對於每秒鍾幾十次的節律變化卻能夠分辨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科學工作者發現有不少昆蟲能夠聽到超聲,有的甚至能聽見每秒20萬次振動的超聲。

昆蟲的“耳朵”,主要是用來找尋“配偶”的。如孤單的雌蟲,它根據異性發出的聲音,就容易找到雄蟲的藏身之處,實現它們的交配活動。“耳朵”在保障自身安全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像許多飛蛾能夠聽見蝙蝠的聲音(這種聲音叫超聲波,人耳是聽不見的),使它們可以迅速離開危險區域,不至於落入蝙蝠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