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海洋與人類的關係(3)(1 / 3)

海水躍層是海洋中的特有現象,它是指海水中某種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現突變或不連續劇變的水層,人們又稱它為“飛躍層”或“躍變層”。躍層的厚薄和距海麵的深淺隨海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科學家們已經查明,躍層主要有3種類型,即溫度躍層、鹽度躍層和密度躍層。如果按形成的原因和變化,又可以分為主躍層(永久躍層)、季節性躍層和周日躍層三類。主躍層是由大洋熱鹽環流維持,季節性躍層和周日躍層是由海麵太陽輻射和海——氣相互作用形成的。

水溫對海洋水文研究和海洋軍事有什麼影響?

水溫是指水的溫度。海洋裏水的溫度叫海水溫度,海水溫度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太陽照耀之下,海洋吸收了能量使海水溫度升高。由於太陽照射不是均勻的,再加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地麵有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因此,海水溫度也是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在赤道地區太陽直射時間長,海水溫度就較高;在中緯度海區,日射偏斜,海水溫度相對赤道地區就低。在極地區域,太陽照射更少,因此海麵終年冰封或水溫極低。海水的溫度是海洋物理性質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海洋水團的劃分、海水不同層次的鋒麵結構、海流的性質判別等都離不開海水溫度這一要素。水溫的分布與變化又影響並製約其他水文氣象要素的變化;海水密度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相關,地球上水溫分布不均勻,導致海水發生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運動。此外,海霧、氣溫、風等也直接或間接地與水溫有關。水溫是一種很重要的物理現象,海洋科學的許多裏程碑性的研究成果都從水溫變化中找出的科學規律。

海水的溫度變化在軍事上也有影響。若海水溫度隨海水深度增加時,艦艇聲納發出的聲波均會彎向海麵,聲波在碰到海麵後會產生多次反射,使聲納的探測距離明顯增大。艦艇在這種情況下活動,就要注意控製自身的噪音,否則很容易被對方艦艇發現。若海水溫度隨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時,聲音在海水中傳播會產生折射,它的軌跡將向聲速較小的方向彎曲。在這種條件下,艦艇聲納發出的聲波、回波聲、輻射噪音將彎向海底,聲納所探測的距離將明顯減小,有時會出現敵方艦艇距離很近卻搜索不到的現象。由此看來,海水溫度變化對水下潛艇活動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海水等溫層是指從海麵到水下某一深度的海水溫度基本一致,然後又隨著海水深度增加溫度逐漸下降的現象。在這種水文條件下,等溫層內的聲音大部分不能到達層深以下即被反射回來。因此,潛艇如處於等溫層內,既容易發現敵方的水麵艦艇,也容易被對方發現。但如果它在層深以下活動,既不易被對方發現,也不容易發現對方。對潛艇來說,最為有利的選擇就是:在等溫層內搜索到敵水麵艦艇,立即實施攻擊。然後,迅速再潛入層深以下,就可以避免被敵人聲納發現和遭到攻擊了。

怎樣認識海洋災害?

海洋是個資源寶庫。但海洋不是平靜的,總會波瀾起伏。同學們也一定可以想象到,由於氣象和地質變化的原因,海洋還會刮起狂風巨浪,發生滔天巨吼,向人類發出攻擊呢。實踐證明,有史以來海洋給人類造成的災害數不勝數,可以說,海洋災害是人類的重要殺手之一。那什麼又叫海洋災害呢?海洋災害是指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或激烈變化,導致在海上或沿岸地區發生的災害。海洋災害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人為的,如海嘯、海浪、風暴潮、風暴巨浪、地震等都屬於自然災害,而赤潮、海洋汙染等均屬於人為災害。自然災害可以引起海岸侵蝕、土地鹽堿化、海上建築物倒塌,人為災害會引起海洋生物死亡、人畜中毒等。在這兩種災害中,海洋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極其巨大,人類正在采取積極的措施對付它。

海洋災害既然是人類的大敵,那它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發生呢?科學家根據海洋災害發生情況,已經歸納出海洋災害可能在4種情況下發生:

一是受大氣的強烈擾動後產生的海洋災害,如台風、巨浪等。大氣擾動在地球上無時無刻不在活動,因為大氣擾動產生的海洋災害具有多發性的特點。這些自然災害發生比較頻繁。如進入我國的台風每年有許多次,每次台風都會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

二是受海水的擾動或狀態的驟變而引發的海洋災害,如風暴潮、海冰等。這些海洋災害地域性局部發生較多,如海冰隻發生在極地及高緯度地區等。

三是受海底地震、海底或海島火山噴發、爆裂、海底塌陷、滑坡、地裂縫等岩石圈運動引發的海洋災害,如海嘯災害等。遺憾的是這些海洋災害的突發性較強,由於受許多技術手段的限製,目前還不能作出準確的預報。

四是受人類活動引發的海洋災害,如赤潮、石油汙染、放射性海洋汙染等。這些災害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加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