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海洋與人類的關係(3)(3 / 3)

海嘯產生的災害也是不可忽視的。海嘯發生時,海底的陷落升降、滑坡等產生的強烈地震,其範圍大的可達1000千米以上,散發出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由於海水的壓縮性很小,當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體隻能以同等規模的波動形式把能量傳播出去。當海嘯波進入水淺的大陸架後,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迅速集中,波高驟然增大,這時就可能出現10米~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過來。它在濱海區域的表現形式是海水陡漲,猶如一座“水牆”,伴隨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陸地,吞沒良田和村鎮,然後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後漲,有時反複多次,造成生命財產巨大的損失。

海嘯之所以破壞性極大,是因為在海嘯發生時,海嘯波能以很快的速度傳播出去。海嘯波在傳播時,從海麵到海底,其流速幾乎是一致的。當它傳播到近海岸邊時,海水的波高可達10米,流速也可達10米/秒,因而在波峰來到時,就會在海岸處驟然形成“水牆”,這種飛來的水牆來勢凶猛,勢不可擋,夾著隆隆巨響,直向岸邊撲來。當波穀行進到岸邊時,水位會驟落,平時見不到的近岸水下礁石也會裸露出來。海嘯在海岸附近造成的危害大多是在最初2個~3個波中產生,也就是在第一個波到達岸邊之後,接著的幾個小時內產生破壞作用。科學家們對海嘯研究的結果表明,海嘯和普通海浪不一樣,它不存在普通海浪那樣帶泡沫的脊。而正是這種泡沫浪脊才使海浪自身遭到破壞。海嘯就是依火山初震時所具有的巨大能量,產生了非常密集的巨浪,它就像在玻璃上滑動的水珠一樣,在海表麵上運動。科學家認為,這種波浪由於水分子之間的表麵張力和聚力互相平衡,所以能量衰減得就緩慢。如果這種平衡遭到了破壞,海嘯的巨浪也就解體了。

地球上哪些國家容易發生海嘯?

海嘯雖然可怕,但並不是每一個沿海地區都會發生海嘯。世界上,太平洋沿岸是海嘯的多發地區。我國雖瀕臨太平洋,並不是海嘯的多發區,我國有史料可查的破壞性海嘯共發生過25次。其中1781年5月22日,台灣海峽的海底發生地震,引起了一次持續8分鍾的大海嘯,殃及台灣、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奪去了5萬多人的生命。事實上,世界上常發生海嘯的國家隻有日本、美國和南美洲的智利。1960年,智利海底的地殼發生了大斷裂,造成地震及海嘯,海嘯發生時浪頭高達6米,持續了半天之久。巨浪以每小時640多千米的速度橫掃了半個太平洋,摧毀了夏威夷群島沿岸的建築物,並且殃及遠離震源1.7萬千米的日本,把日本海邊的一艘大漁船拋到碼頭上,還壓塌了一幢民房,造成了多人傷亡。

潮汐、風暴潮與海嘯有什麼區別?

潮汐、風暴潮、海嘯是3種不同的海洋現象,怎樣區分它們呢?潮汐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海水每天有規律性漲落的現象,它主要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麵海水的引力所造成的,故又稱天文潮。風暴潮則是由劇烈的大氣擾動,如強風和氣壓驟變(通常指台風、溫帶氣旋等災害性天氣係統)導致的海水異常升降。而海嘯主要是由於地震暴發或海底火山噴發、滑坡引起的海水異常漲落。

正常的潮汐是不會造成災害的。而疊加在潮汐之上的風暴潮則常常為沿海地區釀成災難。海嘯則來勢凶猛,海水上漲迅速,瞬時間可達數米,甚至數十米,危害就更大了。

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海洋災害是什麼?

海洋災害的發生會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威脅。在當今世界上幾大自然災害中,由地震與潮災引起的死亡人數最多。潮災特別是風暴潮則是海洋災害中最嚴重的一種。風暴潮是指在強烈的大氣擾動的作用下引起的海平麵異常增高現象。因此,也有人稱風暴潮為風暴海嘯或氣象海嘯,它與地震海嘯的區別在於它是由災害性天氣係統造成的。要知道,當強勁的台風從大洋刮向海岸時,表層的海水是以風浪的形式推向海岸的。當不斷湧向海岸的風浪受到海岸阻擋時,就會使沿岸海平麵增高,這就是所謂的風暴潮。如果風暴潮正巧又與天文高潮重疊相遇時,兩種潮汐就會疊加在一起,造成海灣地區的潮位暴漲,形成勢不可擋的潮災。可見,風暴潮的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是最嚴重的。

發生海嘯會產生哪些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