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由海洋地震引發的,這種自然現象的威力之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在公海上,這種海浪可綿延數百千米並波及幾千米深的海底。它在海上的移動速度可與噴氣式飛機相比,與陸地的碰撞力也相當於一顆原子彈。那麼,海嘯發生後會有什麼結果?1992年9月1日,太平洋發生了一次地震,陸地上幾乎沒有震感,隻有地震儀才能測量到。然而,幾分鍾過後,在尼加拉瓜沿海一個名叫聖胡安·吉爾·蘇爾的小鎮,海灣裏的水就像浴池裏的塞子被拔掉一樣,一下子流光了;但很快,2米高的海浪又湧了回來,洗劫了海濱浴場上的所有簡易餐館、酒吧,卷走了離海邊數百米的人、房屋及汽車。在尼加拉瓜沿海的其他地段,海嘯的浪頭高達十幾米,使將近170人喪生,1.3萬人無家可歸。1993年7月,日本海中的一次地震引發了襲擊日本的最大海浪,洶湧的浪濤衝上了高出海平麵295米的地方,造成120人死亡。
海嘯的破壞力很大,但它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呢?就拿1960年智利發生的大海嘯來說,當時因智利沿海引發的特大海嘯波及到全部太平洋沿岸。智利死亡人數達900人,傷677人,834人下落不明,建築物損壞嚴重;夏威夷死61人,傷282人,建築物受損537幢;日本死119人,傷872人,下落不明有20人。海嘯還把夏威夷群島希洛灣內護岸砌壁約10噸重的巨大玄武岩塊翻轉,拋到100米以外的地方;橫跨在希洛附近的懷盧庫河上的鋼質鐵路橋,也被海嘯推離橋墩200米。由於人們對這次海嘯事前已作出了正確的警報,故傷亡人數大為減少。實際上,海嘯的發生給沿海地區造成的災害,有時遠遠會大於地震。例如1896年日本的三陸外海200千米處海底發生7.6級地震,由它引發的大海嘯襲擊了從北海道沿岸至牡鹿半島一線,而以三陸沿岸受災最重,最高波高達24.4米。這次大海嘯造成27122人死亡,傷9316人,毀房10617幢。當海嘯波向東傳播到達夏威夷時,沿岸波高仍達9米。
太平洋海嘯警報係統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海嘯是眾多沿海國家遭受海洋災害最猛烈的一種,特別是1960年的智利大海嘯和1964年阿拉斯加大海嘯,給太平洋沿岸國家帶來的嚴重災害,使得這些國家迫切要求能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和機構設施,來減輕海嘯災害的損失。
1966年,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通過決議,促請美國提供條件,成立國際海嘯情報中心作為警報係統的執行機構。於是,美國政府利用在1948年組建的“地震海嘯警報係統”,承擔了“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職責,並由政府問海洋學委員會設立一個“太平洋海嘯警報係統國際協調組”來協調該係統的業務。從此,世界上正式組成了太平洋海嘯警報係統。
海嘯的最大浪高曾經達到多少?
海嘯從深海中傳播到大陸架或海岸附近,會有相當多的能量被反射,加上海嘯進入大陸架後,深度急劇變淺,能量更加集中,使海嘯波的振幅也急劇增大。當海嘯波進入近海灣內後,波高會驟然增大,灣口愈窄,波高就愈高,一般可增高2倍~4倍。如果海嘯是在灣口和灣內反複反射,又會誘發灣內海水的固有振動,波高可達10米~15米,濺出來的水珠可高達50米以上。曆史上(1792年)發生過的最大海嘯的浪高達55米。
發布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警報的作用是什麼?
由於每來一次海洋災害都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為了減少損失,我國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了定期發布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警報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在防災、抗災、救災和災後援建方麵采取適當措施,以減輕海洋災害損失,特別是減少人員的傷亡,保證社會的安定和生活及生產秩序的迅速恢複。
但是,由於目前人類還不能控製那些造成海洋災害的事件和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抗禦海洋災害的工程性和臨時性措施也受到相當的限製。因此,當那些猛烈災害襲擊時,人們惟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減輕災害損失,而減輕災害損失的有效行動,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的基礎上,否則,怎麼能做到真正的“防患於未然”呢。因此,作為科技工作者來說,對於減災、防災的貢獻就是:比較準確地定期發布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警報。
如何製作出海浪預報呢?
現在,大家不管是要出海遠行,還是下海遊泳,隻要注意收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海浪預報就可以了解到不同海區海浪的情況了,實在是太方便了。可你知道這海浪預報是怎樣製作的嗎?製作海浪預報,首先要獲得海浪的實況資料,如由船上、沿岸海洋站和沿海浮標測量的海浪資料和海上氣象資料。這些資料傳到國家海洋預報台以後,由計算機填在海洋圖上,預報人員根據這些資料就可以分析出每天的海浪實況變化,再根據常規的天氣預報方法,預報出未來海上風場條件;有了未來海上風場條件,就可以應用多種預報海浪的方法,計算出未來海浪可能出現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