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杭州最美麗的地方是西湖。當你漫步在西湖的蘇堤和白堤,你可會想到最早的西湖不是湖,而是一個淺海灣。說到這兒,你會感到吃驚,這兒不是離海還遠著嗎?原來,在曆史上,杭州曾是個淺海灣,這種說法已從地質鑽探資料中得到證明。據今大約8000年以前的杭州除了山嶺以外,其他地方被水淹沒。海水在不斷衝刷這海岸的岩石和沉積物,這樣長期的作用使得岩石被打碎,最後變成了沙礫和泥沙。這些泥沙在海洋動力和沉積作用下,變成沉積物沉積在海灣中,逐漸淤積,經過漫長的曆史時期使海灣逐漸變淺。再加上陸地上的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口處,使海灣日益變小變淺,淺灣口的兩側形成兩個沙嘴並慢慢閉合,從而演化成現在的西湖。
從地球的“傷口”裏長出來的是哪一個大洋?
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這個大西洋是怎麼形成的呢?說來有趣,它竟然是從地球的一道巨大“傷口”裏慢慢長出來的。
科學家們已經證實,美洲和歐洲、非洲等從前是緊密相連的同一塊陸地。後來,這塊超級大陸仿佛受到致命的一擊而遭重創,它的身子被劃破了,於是在美洲和非洲之間裂開了一道長長的傷口。以後,這道傷口變得越來越寬,越來越深,超級大陸終於被肢解,西麵的美洲和東麵的歐洲、非洲從此離別而各奔前程了。咆哮著的海水湧進了美洲和歐非陸塊之間的裂口,一個嶄新的狹窄海洋就此誕生出來,它便是一個幼年的大西洋。幼年的大西洋沿著中央裂穀不斷地分裂並長出新的海底,老的海底被推向兩邊。大西洋漸漸地長大了,從一個狹窄的幼年洋擴張拓寬成今日浩瀚遼闊的成年大洋。與此同時,隨著大西洋的擴張,西邊的美洲和東邊的歐洲、非洲被越推越遠,直到現在的數千千米之遙。
而且,大西洋當中的這道“傷口”並沒有痊愈,它至今仍在不停地潰破分裂著……
東非大裂穀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嗎?
2億年以前,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原本是渾然一體的一塊“超級大陸”。後來,地殼沿一條縱貫南北的深溝破裂開來,有一部分地殼就此下沉,整塊“超級大陸”於是一分為二,各主沉浮去了。在這兩片陸地緩慢分離之際,浩瀚的大西洋應運而生。
今天,昔日大西洋式的“造海運動”正在東非大裂穀地帶同樣神奇地進行著。首先指出這一情形的,是英國地質學家約翰·瓦爾特·格列高裏。他認為,東非大裂穀是因為地殼部分下沉形成的,就如同大西洋海溝一樣。1893年,格列高裏沿裂穀進行了5個星期的徒步考察,結果證實了他的假設沒有錯。根據推算,裂穀約1000萬年以來不斷向外擴張,近200萬年大約每年以2厘米~4厘米的速度向外擴張,若以這樣的速度一直不停地擴張下去,用不上2億年,一個同大西洋一樣浩瀚的新的大洋即會產生。
南極和北極有什麼不同?
南極和北極雖然都處在地球的寒冷地帶。不過,如果把它們進行對比,人們還是會發現它們很多不同點非常有趣。
北極的夏季,是一派百花盛開的景象。由於有幾條大河流入其中,有很多淡水魚類來到這裏生活。陸地上有許多候鳥和岸鳥一起繁衍後代。陸地和海洋哺乳動物也不少,如人們所熟悉的海象和北極熊等。同是位於地球的兩極,緯度高低相同,太陽照射的時間長短和角度也一樣,北極的冰卻比南極的要少很多,冰川的總體積隻及南極的十分之一。
和北極相反,南極一年四季呈現的都是一塊寒冷的不毛之地,生物生存環境惡劣。南極洲的植物極少,主要是地衣、苔蘚和藻類。南極洲沒有陸地脊椎動物,隻有一些耐寒性極強的節肢動物廣泛分布。不過,企鵝在南極洲很多,而且,南極海域磷蝦總的產量可不小,約有10億~15億噸,磷蝦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和工業原料,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地球上最大的“冰雪大陸”在哪裏?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大塊常年為冰雪覆蓋的陸地,叫南極洲。連同附近的島嶼在內,它的麵積共有1400多萬平方千米。這裏是地球上最大的“冰雪大陸”,幾乎到處都覆蓋著深厚的冰雪,白茫茫的冰原覆蓋著南極洲麵積的95%以上。冰層的平均厚度約1,700米。最厚的地方達到4200米。整個南極大陸,冰的體積達2400多萬立方千米,占全球總冰量的89%,總淡水量的70%。冰蓋的體積,幾乎和大西洋的水容積相等。有人作過推算,如果將這些冰塊全部溶化,世界洋麵將要上升70米,那樣的話,全世界大多數平原及全部的海港碼頭乃至濱海城市等,都將被海水淹沒。當然,這種可怕的情形是不可能出現的。
由於南極是個冰雪世界,它的冰量最多,因此,它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冰庫,所以,人們才把南極稱為“冰雪大陸”。
為什麼南極的冰雪會很多?
為什麼南極會有如此多的冰雪呢?這主要與它的緯度位置有關。南極陸地儲熱能力不及海洋,夏季獲得的有限的熱量,很快就輻射掉了,而且南極所環繞的海流,盡屬寒流,使氣候酷寒,所以冰多。巨厚的冰層使南極洲的平均海拔高度達到2600米,比地球上其他六大洲的平均高度要高出大約1500米。由於南極地勢高,空氣稀薄不保暖,雖有幾個月全是白晝,但太陽隻是在地平線上盤旋,太陽光斜射,巨大的冰原,像鏡子一樣,能反射幾乎全部的太陽光,因而,所獲熱量極少,氣溫進一步降低,造成終年酷寒。1967年,挪威在南極點附近記錄到零下94.5℃的氣溫。這是迄今世界上的最低氣溫記錄。由於氣候酷寒,南極的降水隻能是以冰霧的形式降落下來,終年不化。這裏年平均降水量不過55毫米,但由於氣溫低,蒸發弱,逐年積累,終於形成了巨大的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