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奇妙的海洋世界(1)(2 / 3)

我們來再看看印度尼西亞這個“千島之國”。在它的兩個大島蘇門答臘島和加裏曼丹島之間的海麵下有一片叫做“巽他”的大陸架,在這片大陸架上有著樹枝分岔一樣的水下河穀,一支向北流,另一支向南流,兩條水下河穀的海底“分水嶺”,其實就是一片稍抬起的海底高地。兩條水下河穀的底部都是慢慢地向下遊傾斜的。不管是下去看河穀的橫斷麵,還是從空中看它的平麵外形,都與陸地的河穀一模一樣。那麼,讓我們再飛越亞洲大陸來到歐洲西北部的英倫三島吧。在它周圍一片廣闊的大陸架淺海底,也有幾條極為明顯的水下河穀。在陸地上看,易北河、萊茵河、威悉河都是分開單獨入海的,要是繼續延伸到海水下麵,又能分別與各自的水下河穀連接起來,再接著向北延伸,最後這三條河穀終於彙合到一起,“注入”北海。其實,從法國、英國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還有好多都是同海底水下河穀相連的。甚至赫赫有名的英吉利海峽本身,就是一條通向大西洋的海底穀地。

海洋資源的“聚寶盆”是哪裏呢?

科學家們已經估計出,大陸架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約占世界總儲藏量的1/3左右。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石油勘探與開采,已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除石油、天然氣外,大陸架地區還分布著許多其他海底礦床,如煤、鐵、銅、銀、鉑、鈾等,而且埋層較淺,易於開采。大陸架地區還具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大量資料表明,淺海的魚產量要比深海大得多。大陸架的麵積雖然隻占海洋總麵積的7.5%,但其生物總量卻是深海大洋的15倍,捕獲量占海洋漁業總產量的80%,因而世界重要的漁場大都分布在淺海大陸架水域。大陸架的海洋植物資源的數量也相當可觀,主要是各種藻類,如紫菜、海帶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從這些藻類中研製開發了許多海洋藥物和食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將成為人類未來重要的食糧。

全世界大陸架麵積約2800萬平方千米,隻占海洋總麵積的7.5%。但因為它富藏著各種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所以,富饒的大陸架,不愧是海洋資源的“聚寶盆”。

怎樣發現了大西洋的洋中脊?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意思是說,無意之中往往有意外的收獲。在本世紀初一個叫佛裏茨·哈勃的德國化學家就是個經曆了不幸的幸運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戰爭賠款高達1200億馬克,到哪去弄這一大筆錢呢?在政府的資助下,一位叫佛裏茨·哈勃的化學家憑著自己的學問,想方設法琢磨出一套弄錢的辦法:從海水中提取黃金。政府專門為哈勃配備了一艘名叫“流星”號的海洋調查船供他使用。他們淘呀,淘呀,幾年過去了,不僅所獲無幾,而且耗費了他們全部精力,甚至連船員們的日常費用都難以維持,黃金更是成了泡影。

1925年時。就在“流星”號陷入困境之際,船上安裝了一台叫做“回聲探測儀”的新設備。希望通過這台新設備,獲得更詳盡的海底資料。在使用回聲探測儀後,人們發現,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海底是一塊凸起的高地。這個新發現,實在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由於過去測量手段的簡陋,人們都認為海底是大致平坦的。

因為有了新的發現,佛裏茨·哈勃和他的同伴們早把淘金的煩惱扔進了大西洋。他們開始留心收集這一海域的洋底資料。在大約3年的時間裏,他們測量了數萬個點的海深。隨著資料的不斷積累、整理和分析,一條像巨龍一樣的海底山脈逐漸顯示出來。這條“巨龍”就是“洋中脊”。

“深海平原”是怎麼回事?

深海裏不僅有“高山”,還有平原。深海平原一般位於大陸坡下麵的大陸裙和深海丘陵之間,水深3000米~6000米,坡度很小,最緩的地方隻有十萬分之一。(意思是說100千米距離海底才下降1米)但是,它的麵積較大,大的深海平原可延伸幾百,甚至幾千千米。深海平原的表麵光滑而平整,幾乎接近水平狀。有的深海平原向一定方向微微傾斜;有的則有低微的波狀起伏。

在1947年以前,人們對深海平原的認識還極為膚淺,甚至連深海平原的定義也沒有確定。直到1947年考察大西洋中脊時,人們才發現了深海平原;1948年,瑞典深海平原考察隊對印度洋中的深海平原作了較為詳盡的調查,並繪製了海圖。從此,人們陸續考察各大洋中的深海平原,並繪製了海圖。

哪裏有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地球上最大的斜坡其實並不在陸地上,而在海裏,這就是大陸坡。大陸坡是和大陸架相伴相生的“孿生兄弟”,它緊挨著大陸架向海的一側。從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架外沿再往深處去,海底的地勢會突然變陡,水深從200米很快增加到2000米~3000米,形成一道巨大陡峭的斜坡。如果從世界地形圖上看,它與大陸架相比不過是窄窄的一條。大陸坡的頂端是大陸架的邊緣,從大陸坡的坡頂到坡底的平均深度是3360米,它的寬度在各大洋差別很大,最窄的地方也有10多千米,寬的地方有幾百千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