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看到了用肉眼不能看到的無限小的微觀世界。
顯微鏡的發明人是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於1632年出生在荷蘭德爾夫特城一個普通的工匠家裏。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16歲由於生活困難而輟學,在阿姆斯特丹一家雜貨鋪做學徒。
列文虎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是一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他從當學徒時起就開始勤奮自學:白天他忙碌於櫃台和顧客之間,晚上當人們進入夢鄉時,他卻在燈下讀著從各處借來的一本又一本數學、地理、曆史、天文和動植物學等方麵的書籍。在他住處隔壁是家眼鏡店。工匠們上夜班磨製鏡片發出沙沙聲。一天深夜列文虎克偶然走進作坊,隻見工友們正在熟練地磨製著鏡片。他走上前去向工匠們問好,在閑聊中聽工匠師傅講“明淨的好玻璃能夠研磨成小凸鏡,用這種小凸鏡看東西,能變大許多倍”。這話引起了列文虎克學習磨製鏡片的興趣。他拜一位老工匠為師,開始學習磨製鏡子的技術。列文虎克心靈手巧,很快掌握了磨製方法。一天早晨他磨製一塊光亮的小凸鏡,直徑僅有3毫米,他拿著它看物體,突然發現變大了許多倍。列文虎克覺得手拿小凸鏡看東西不方便,於是找一塊薄木板,在上麵鑽個小孔將小凸鏡鑲在裏麵,再拿起它觀察物體,奇跡出現了:螞蟻腿肉眼看很細,用小凸鏡看變得很粗壯強健;雞毛上的一根細絨毛用小凸鏡看像樹枝一樣粗……列文虎克看著這些神奇的景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太興奮了。
列文虎克沒有就此停下來,他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繼續研磨和改進小凸鏡。他想再加上一塊小凸鏡,放大的倍數一定會更大。於是他進行試做,用兩根不長的銅管串到一起,兩端都裝上小凸鏡,銅管中間安裝一個旋鈕,用來調節兩端鏡片距離,以適應看物的需要。製成後他首次試看,果然圖像變得更大更清晰了。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
列文虎克一生磨製成419塊凸鏡片,研製的顯微鏡放大倍數高達300倍。他用顯微鏡觀察了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凸鏡下的微觀世界吸引了他。
1665年他觀察子動物細胞的毛細血管,是世界上第一個觀察到毛細血管裏的血液循環是依賴於心搏的人。
1674年,他刺破手觀察人體的血液,發現紅色血液中有許多像小車一樣流動不息的血液細胞。“使血液呈現紅色的血球是如此之小,一百萬個紅血細胞加在一起也沒有河邊的沙粒大。”他把這個驚人的發現描繪出來,寄給當時的最高學術機構——英國皇家學會。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並描述紅血球的人。
1675年,一天正下大雨,列文虎克望著雨點,突然想起,何不弄點雨水看看裏邊會有什麼呢?於是他用瓦罐接些雨水,取出一點放在顯微鏡下一看,太驚人了!小滴雨水裏竟有那麼多活蹦亂跳的、小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小動物。這些微小動物都是些單細胞有機體,即原生動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微生物的人,他用顯微鏡為人類揭開一個絢麗多彩的微觀世界。
列文虎克一生中寫出了375篇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1680年列文虎克作為業餘生物學家,以卓越的成就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女王和俄國彼得大帝曾親自拜訪過他,並向他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