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種牛痘”的來曆(1 / 1)

18世紀,歐洲流行一種極可怕的病,有1.2億人死去。此病叫天花,中醫稱痘瘡,是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的。得上這種病的人會出現發高燒、頭痛、全身疼痛、嘔吐等症狀,死亡率極高,即使不死,也會在臉上留下滿臉的麻子。

18世紀末,就在人們談天花而色變的年代,英國一位名叫愛德華·琴納的醫生發明了“種牛痘”技術,從此天花惡魔被人類降伏了。

芩納(1749—1823)生於1749年5月17日,從小學醫,13歲在一位名醫手下做學徒。1766年的一天,他在醫院裏接待了一名前來看病的姑娘。診斷結果姑娘得了天花病。琴納大夫心裏很難過,因為當時無法醫治,他隻好善意地欺騙姑娘說得了感冒,給開了治感冒的藥,讓姑娘回去了。

姑娘走後,琴納感到很苦惱,他下決心要製服天花。經過較長時期的反複研究和試驗,沒有出成果。

一天,琴納大夫來到一家奶牛場,很巧合地碰見了那位姑娘。他很吃驚,原以為那位姑娘早被天花奪去了生命與世長辭了,或者得以幸免活下來了,出天花的結果也該是滿臉麻子。可是出現在眼前的這位姑娘,出乎意料地,不僅健康地活著,還容光煥發,長得很美。令琴納感到更為不可思議的是,全奶牛場沒有一個人因患天花而造成不幸。他問那位姑娘:“你們是怎樣避免流行天花的?”她說:“我們常用手擠奶,手上常長牛痘。”琴納好奇地問:“什麼叫牛痘:”姑娘解釋說:“奶牛得了天花之後,身上會長出一些小膿瘡——叫牛痘。擠奶人每天都跟牛打交道,無意中碰破了膿包,也會染上牛痘:凡是染過牛痘的人,就不會得天花了。”琴納聽後驚奇地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

得知這個奧秘後,琴納大夫心想,若是在人們身上接種“牛痘”,是否可以預防天花呢?於是,他到幾個奶牛場考察,證實了擠奶工沒有一個得天花的。

1796年5月17日,琴納做一個關鍵的人體試驗。他在一個叫菲普士的男孩胳膊上用刀片劃破一道口子,然後從一個長著痘瘡的擠奶工的手上采來痘瘡膿汁,滴到男孩子胳膊的小口上。操作是非常簡單的。可是琴納的心都懸了起來,他仔細觀察和陪護男孩兩天。開始這孩子發燒、不想吃東西,三天後孩子逐漸退了燒,身體恢複了正常。

事隔兩個月,琴納又作了一次更加危險的試驗,他從一個天花病人的身上,取一點痘瘡濃液,接種到菲普士身上:接下來琴納提心吊膽地觀察和陪護兩個星期,菲普土照常吃喝玩耍。實驗證明“種牛痘”成功了。

1788年琴納發表了《接種牛痘的原因和效果的調查》一文,從此向全世界宣告,人類終於找到了戰勝天花的法寶。

1823年1月24日,琴納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倫敦和巴黎兩地為他建造了大理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著:“向母親、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