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抗血清的發明(1 / 1)

貝林(1854—1917)是德國細菌學家,免疫學家,於1854年3月15日在西普魯士的亨斯道夫出生,年輕時在家鄉學醫,後來去柏林深造,當過軍醫,在德軍的醫學院裏當過講師。曾任美國哈勒大學教授,馬堡衛生研究所所長。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傳染病防治中發明和應用“抗血清”。

1890年一天,貝林意外地收到一封邀請信,他拆開信封一看,萬分驚喜,這是當時聞名世界的細菌學家科赫邀請他到柏林的科赫研究所工作。

科赫研究所曾發現許多傳染病的病原菌,如白喉杆菌和破傷風杆菌等。他們還發現這些病原菌會產生毒素,人和動物若感染上,會引發許多病症,甚至死亡。當時有許多學者都在研究,要找到一種能對抗白喉毒素和破傷風毒素的辦法,貝林也被這一課題深深地吸引了。

一天,他與一位日本學友談起自己對課題的想法,那位日本學友受到啟發,說:“中國醫書上有‘以毒攻毒’的記載,不妨我們也試一試。”貝林想,這句話講的對呀,病原菌能產生毒素,就一定有攻毒的抗毒素。於是他下決心進行研究。

貝林把白喉杆菌注射到一些小白鼠身上,使它們患上白喉病,然後給小白鼠分別注射各種有毒性的藥物,進行治療,希望能找到以毒攻毒的藥物。但是這些小白鼠都死了。試驗一批死一批,他堅持著試驗下去。終於在一次試驗中有兩隻小白鼠活了下來。貝林非常高興。他又加大劑量在兩隻小白鼠體內繼續試驗,真是令人驚奇,這兩隻小白鼠安然無恙。對這種現象,他進行了分析和思考,找出了答案:這兩隻小白鼠的體內一定產生了抗體.可以終生對白喉免疫。

於是,貝林取一隻體內有抗體的小白鼠,從它體內抽出一定量的血液;又取一隻體內沒有抗體的小白鼠,從它體內抽出一定數量的血液。他將血清分別裝入兩隻玻璃管中,然後又往兩隻玻璃管裏裝進同樣多的白喉杆菌。再把這兩隻玻璃管的血清取出來,分別注射到另外兩隻小白鼠的體內,結果正如貝林所想的那樣:兩隻小白鼠一隻死了,一隻活著。

接著貝林又在兔子、狗、羊身上做試驗,進一步證實了“抗血清”的功效。

實驗證明,抗白喉毒素的物質存在於血清之中:貝林稱這種能抗白喉毒素的血清,為“抗血清”。

1891年12月的一天,在勃裏格醫院裏,進行了首例人體白喉“抗血清”試驗治療,結果非常成功。從此宣告“抗血清”誕生了。

1901年貝林由於發明“抗血清”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1913年貝林又將白喉毒素抗血清混合劑用於兒童。使兒童產生自動免疫力,終生不得白喉病,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