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麻醉藥的發明(1 / 1)

人們都知道,在任何人的肌肉上割一刀都是很疼痛的。但是,有的病人不動手術就治不好病,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現在醫生在做手術前都要給病人用上麻醉藥。

人類在沒有發明麻醉藥前,醫生給病人做手術時,是先把病人牢牢地綁起來,使病人不能動。就這樣在手術時病人那種撕裂人心的慘叫聲,讓人無法忍受。許多醫生一直在尋求一種解除病人手術時疼痛的辦法。

有的醫生在手術前讓病人喝藥酒,待其沉醉時再作手術。

中國東漢末年有位名醫叫華佗,他發明了一種麻沸散,在手術前讓病人服下,使病人昏迷後再做手術,可是這種麻沸散,使用效果還不夠理想。

19世紀中期美國波土頓,有座麻省醫院,院裏有位27歲的牙科醫生,叫威廉·摩頓。摩頓醫生經常給患者拔牙。為了減輕被拔牙患者的疼痛,他費盡心機地想了許多辦法。

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待拔牙的患者聞了乙醚味,拔牙時就不感到疼痛了。於是,他給患者拔牙前,先用一塊浸過乙醚的手帕蓋在患者鼻子上,這樣拔牙時就減輕了患者的疼痛。

摩頓拔牙不疼的消息很快傳開了,他的牙科門診顧客盈門,前來找他拔牙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摩頓經過多次試驗發明了乙醚麻醉藥。1846年10月16日,摩頓在麻省綜合醫院舉行了首次外科麻醉手術表演。一位患者是頸部血管瘤待切除。手術時病人按著摩頓醫生的要求做深呼吸,吸入麻醉氣體後,主刀醫生便割下了患者頸部的血管瘤,整個手術隻用了30分鍾,病人不覺疼痛,在場的人無不拍手稱奇。此後,乙醚麻醉法很快傳向世界,直至,今天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