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證得圓初住之後,接著要破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像習氣一樣,你才知道這個東西真難,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大菩薩們,包括文殊、普賢,都要求生極樂世界的原因,這個我們讀《華嚴經》決定不能放過。文殊、普賢是什麼人?圓教的等覺菩薩,毗盧遮那的左右手,他還要發願求生淨土,求見阿彌陀佛,我們這才曉得淨土確確實實是第一殊勝。這樣的大菩薩還要求往生,何況我們呢?為什麼要求往生?這就說明極樂世界斷惑容易,他方世界要想斷惑就很難很難。實在這一樁事情,我們《無量壽經》讀熟了就很容易明白,西方世界修行的環境好!那個環境沒有汙染,不但是物質環境,還有人事環境!俗話常說,做事難,處事難,處人更難!所以,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人事環境,那對我們的修學幫助就大了。西方極樂世界人事環境裏麵,大多數都是等覺菩薩,跟這些人在一起,我們還怕不能成就嗎?

物質環境也不可思議。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佛法!這才真正做到了不夾雜不間斷,那它成就當然就快!他方世界縱然很清淨,要真正做到這樣的淨念相繼,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我們把這些理搞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往生的意願才能夠生起來。愈清楚這個願力愈強,信心愈清淨愈堅定,這就是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要四十九年說法,無非是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願心而已!我們要能夠體會佛的意思。讀經最忌諱望文生義,不曉得它意在言外,我們要向深處廣大處去體會。無住,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凡夫住有就是心裏頭有,我們世間人常講有牽掛,這個東西就麻煩了,有執著有牽掛,這是六道輪回的根本。隻要有這個東西,念佛也不能往生,佛也不能把你拉去。尤其是世尊常常警告我們的,財、色、名、食、睡叫地獄五條根,如果你有這些東西的話,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呢?這個地獄五條根把你綁在那裏,佛拉也拉不動。

我們把業力,把我們的心力跟佛力合起來,這兩個力量才能抵得過業力。它三個力量是相等的,心、佛、眾生,我們的心跟佛集合起來了,那就能夠抵過業力。今天我們這個心是跟業力合作,所以佛的力量無可奈何,佛想幫我們都幫不上!因此我們心裏頭要有佛,要把世緣放下,不能放下,不能放下也得放下,要曉得這利害關係太大了,你放不下就沒成就,就去不了,就解決不了問題。果然放下了,你才能夠度自己,才能夠幫助眾生,既然能度眾生,當然包括你的家親眷屬都在其中。那個你就是真的做對了,你沒做錯了,這一生沒有空過沒有白來,所以這個要緊。

無住的意思很深很廣,不僅僅是世間有為法。這個有為法裏麵,像百法明門裏麵所說的,那都是講的綱領。心法是有為法,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也是有為法,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統統叫有為法。分別、執著、有為法是著有,就是本經裏麵講的取法相。佛為我們說的這一切法,給諸位說也叫有為法,也不能取!你要取就錯了!所以,佛在這個前半部經文裏頭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就是叫你不能執著,無為法也不能執著,執著無為法就落空啦!百法後麵六個是無為法,六個無為法裏麵,前麵五個叫相似無為,隻有最後一個是真的,叫真如無為,真如就是真如本性,本性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為什麼?你一執著,再問你誰執著?我執著。你看,我相就有了,既有我相,那四相就都具足了。所以空有兩邊都不能執,執,四相就具足。好,兩邊都不執著了,誰兩邊都不執著,還是我兩邊不執著,這是《般若經》裏麵給你講三空:有,空虛;無,也空虛;法,也空虛;空,也空掉,空也不能執著,人空法空,空亦空,這才幹淨!在這個境界裏麵,這個信心才叫清淨。

所以,我們這才認清楚,《金剛經》裏麵講的信心清淨的標準,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是要我法二空空亦空,這才達到它的標準。剛才我說過了,圓教初住菩薩的標準,要這樣不住相布施。布施,世尊在這個經上,用這兩個字做代表,用它來代表六度,六度代表萬行,萬行代表我們日常生活所有的活動。所以,你不能呆呆看到布施,那怎麼布施法呢?一定到寺廟道場去送一點錢供養,這叫布施,你說那不是大錯特錯?所以,就用這兩個字代表所有一切生活活動,不住相就對了。統統不要放在心裏,事情來了去做,會做得很好,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圓滿,做得比從前自己做得還要好。為什麼呢?從前迷惑顛倒,甚至於很多事情做得不甘心不情願,現在明白了,會做得比從前更好。為什麼呢?現在曉得應該做的。這個就是修無上菩提,這個就是修成佛之道,非這麼做不可。不這麼做不能成佛,不這麼做不能夠破迷開悟,不這樣做不能離苦得樂,那完全不一樣。所以,你做事情會心開意解,在生活裏麵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樂趣。這個樂趣,佛法裏麵講法喜充滿,整個的人生改變了。所以在這個經上,不住相布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話說得很簡單,裏頭的意思卻是無限的深廣。

《金剛經》分量雖然不多,它所講的,還有體係章法結構卻相當的精嚴。江味農居士依清朝初年的溥畹心印疏分科的方法,把這一部經正宗分裏分成四個大段落:信解行證。《金剛經》經文裏頭,確確實實有“信解行證”這四樁事情。早年把經分成信解行證四部分,最初是清涼大師分《華嚴經》,所以,這個經也清清楚楚具足信解行證四個部分。你看那個體係多完整,首先叫我們要明白事實的真相,這個事實,就是我們常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換一句話說,要認清楚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就是本人,要把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環境真相搞清楚。從這裏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