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407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李長玉
編輯同誌:
我患糖尿病已經2年多了。我每天都要吃3次降糖藥,真是太麻煩了。近日,一位朋友告訴我,不吃早餐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請問:這種方法可用嗎?
山東 李平雲
李平雲讀者:
飲食與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們都知道,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患糖尿病。其原因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因素幹擾下,才能發病。常見的環境因素有多吃、少動、肥胖等。事實上,一個沒有糖尿病遺傳因素的人,如果過度肥胖也可能患糖尿病。由此可知,飲食對於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早期,病人主要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假如病人的餐後血糖值在10毫摩爾/升以下,空腹血糖在7毫摩爾/升以下,則可先采用控製飲食的方法進行治療。約有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初期,通過控製飲食就可以把血糖控製在理想的水平上。但是,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和病情的發展,大部分這類病人在控製飲食的同時,還必須進行藥物治療。
控製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但是,控製飲食不可以減少吃飯的次數,更不能不吃早餐。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應該是少食、多餐、定量、定時。
糖尿病病人若不吃早餐,血糖的來源就會減少。如果血糖的含量減少,人的血液就不能為機體的正常代謝提供必要的能量,機體就會分解自身的脂肪並在肝髒內把脂肪轉化為血糖。若脂肪在人體內分解過多,就會生成酮體,出現酮尿,引起頭痛、無力等症。嚴重者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病人若長期不吃早餐,其體內的蛋白質就會被分解,轉化成血糖。體內大量的蛋白質被分解,就會使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從而誘發感染等並發症。不吃早餐的病人,在午餐前易發生低血糖。低血糖可激發機體分泌升糖激素,從而使血糖升高。這種糖尿病病人在低血糖之後發生的高血糖反映,被稱為蘇木傑效應。糖尿病病人在發生這種高血糖反映後,易被醫生或患者誤認為是服用降糖藥的劑量不夠所致。如果因此而增加降糖藥的用量,則會使病人的血糖反複升降,這樣易使血糖失去控製。所以,用不吃早餐的辦法降低血糖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