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2 中國烹飪的起源與發展(1 / 3)

任務要點

1 中國烹飪的起源

2 中國烹飪發展經曆的曆史時期

任務導入 烹飪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生活演進的標誌。我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烹飪在我國曆史發展的進程中,經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粗放到細致、由簡單到精美的逐漸發展過程。人類的飲食文明,大體上經曆過生食、熟食與烹飪三個階段。中華民族飲食文明一般是從元謀人開始,已有170萬年的曆史。這段曆程,既漫長、艱辛,又壯麗、輝煌,在人類飲饌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任務實施

一、中國烹飪的起源

(一)生食階段

我國是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170萬年前,我國境內出現了最早的人群——元謀猿人。元謀人和60萬年前出現的藍田人以及50萬年前出現的北京人,統稱“猿人”。他們群居於洞穴或樹上,集體出獵,共同采集,平均分配勞動所獲,過著“茹毛飲血”“生吞活剝”的生活,這便是中國飲食史上的“生食”階段。

(二)熟食階段

大約在50多萬年前,先民學會了用火。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鴿子堂西側,發現一塊長12米、厚5米的石灰岩板,橫跨在南北兩個洞壁之間。在這塊巨岩上,有兩大堆灰燼,厚達數米,裏麵有許多燒過的骨頭、石頭、樸樹籽和木炭。經科學鑒定,這便是世界最早的天然廚房,是人類第一次能源革命的發祥地。人類可以有目的的用火,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烹飪階段

人類開始熟食以後,並沒有開始真正意義上烹飪,隻不過是食用自然火燒熟的食物。中國烹飪誕生的標誌,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學會用火進行熟食,即火烹,距今約50萬年;另一種是發明陶器並用鹽調味,即水烹,距今約1萬年。

二、中國烹飪的發展

中國烹飪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個大的曆史時期。

(一)先秦時期

這是指秦朝以前的曆史時期,即從烹飪誕生之日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共8000餘年。此乃中國烹飪的草創時期,包括新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春秋戰國三個發展階段。

1.新石器時代的烹飪

新石器時代由於沒有文字,烹飪演變的概況隻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來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為:

(1)食料多係漁獵的水鮮和野獸,間有馴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和試種的五穀,不很充裕。調味品主要是粗鹽,有時也拌以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

(2)灶具是陶製的鼎、甑、鬲、罐和地灶、石灶;燃料仍係柴草;還有一些缽、碗、盤、盆作為餐具。烹調方法是火炙、石燔與水煮、汽蒸並重,較為粗放,菜品較為簡陋。

(3)先民初期的烹調,僅僅出自求生的需要;至於食飲和健康的關係,他們的認識還比較朦朧。但是從一些神話傳說中,可以看出先民的烹飪活動具有文明啟迪的性質。如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築房、伏羲氏教民馴獸、神農氏教民務農、軒轅氏教民文化等。

2.夏商周三代的烹飪

夏商周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中屬於奴隸社會,也是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麵都有突破,對後世影響深遠。

(1)烹調原料顯著增加 自從我們的祖先開始農耕以後,農業生產就成為人們生活飲饌的重要來源,而且愈來愈重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很明顯,農業的發展必然有力地促進手工業的發展,從而使生產工具——生產力不斷地改進和提高,人們的生活飲饌也自然持續地日益改善。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烹調原料也日益豐富,出現了“五穀”(稷、黍、麥、菽、麻籽),“五菜”(葵、藿、薤、蔥、韭),“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粟、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薑、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