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生態倫理基礎知識(3)(1 / 2)

11.弱式人類中心主義

弱式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在生態係統中,人雖然居於主導地位,是管理者,但決不意味著人可以淩駕於自然之上,不守自然規律而隨心所欲地驅使自然、安排自然。弱式人類中心主義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以全球意識、生態意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等為具體的觀念性構成要素。弱式人類中心主義關心人類的整體利益和終極價值,但也同時承認自然的權益及內在價值,這就把社會的發展和自然的發展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

12.動物中心主義

動物中心主義,是指把動物納入到道德關懷的範圍。人的活動除了會影響到其他人,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動物,動物的權利問題是生態倫理學要討論的具體問題之一,它被作為生態倫理學打破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道德體係的突破口。動物中心主義,最初是從人類中心主義中的動物保護思想中產生的,但與人類中心主義中的保護動物思想又有著顯然的區別。尤其是以澳大利亞學者彼得·辛格為代表的動物解放論和以美國哲學家湯姆·裏根為代表的動物權利論,確立了真正的動物中心主義。動物中心主義,是從人類中心主義中的動物保護思想脫胎,經曆了近代的“仁慈主義”後,最終形成了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的倫理觀點。

13.仁慈主義

仁慈主義,是指人類應該善待動物,認為動物也應像人一樣享有“天賦的權利”,因而也必須承認它們是權利主體。17~18世紀,歐美一些思想家提出了這種理論主張。

14.動物解放論

動物解放論,是指將道德關懷拓展到動物,人類要把動物從附屬的地位解放出來。其代表性人物是彼得·辛格,他所著的《動物解放》一書,把動物保護運動推向了一個從關注動物的福利到關注動物的權利的新的階段,其理論的哲學基礎是18世紀的傑羅米·邊沁的功利主義。動物解放論認為,感受苦樂的能力是擁有利益的充分條件,也是獲得道德關懷的充分條件,由於動物能夠感受到苦樂,所以動物應該獲得解放。

15.動物權利論

動物權利論,是指動物同樣擁有一種天賦權利。其代表人物是美國哲學家湯姆·裏根,他於1983年發表了《為動物權利辯護》,被認為是從哲學角度最徹底地反思“動物的權利”的著作。他認為,隻有假定動物也擁有權利,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人類對動物的無謂傷害。動物權利論認為,所有那些用來證明尊重人的天賦權利的理由都同樣適用於動物。

16.生物中心主義

生物中心主義,是指所有生物都應該被歸入倫理關懷的範圍。許多生態倫理學家認為,隻將動物納入道德視野還不夠寬闊,對動物之外的生命還缺乏必要的道德關懷。生物中心主義認為,人類的道德關懷不僅應該包括有感覺能力的高級動物還應該擴展到低等動物、植物以及所有有生命的存在物身上。隻有這樣,人類才能超越任何類型的中心主義,不賦予任何存在物以本體論的優先地位,走向珍視萬物的全新時代。生物中心主義主要分為史懷哲的敬畏生命的倫理理念和泰勒的尊重大自然的倫理思想。

17.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指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誌那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誌,滿懷同情地對待存在於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誌。阿爾伯特·史懷哲是其代表人物,他認為,善的本質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的本質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

18.尊重大自然

尊重大自然,是指人類應該認識到,人隻是地球生物共同體的一個成員,與其他生物是密不可分的;人類和其他物種一樣,都是一個相互依賴的係統的有機構成要素;每一個有機體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人並非天生就比其他生物優越。保羅·泰勒是該理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隻有通過拋棄人的優越性的觀念,來接受物種平等的觀念,才能實現對大自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