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生態倫理基礎知識(3)(2 / 2)

19.生態中心主義

生態中心主義,就是一種將道德關懷對象確定為無生命的生態係統、自然過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生態倫理學流派。生態中心主義認為,生態倫理學必須是整體的,即它不僅要承認存在於自然客體之間的關係,而且要把物種和生態係統這類生態“整體”視為擁有直接的道德地位的道德顧客。生態中心主義是基於自然世界具有內在價值的哲學前提,主要包含大地倫理學和深層生態學,以及對兩者均有繼承和發展的自然價值論。

20.大地倫理

大地倫理,是指一個真實的環境倫理,就是自然本身具有內在價值,而不是由於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福祉具有意義,而且人類對自然世界有倫理責任。其代表人物是奧爾多·利奧波德,他認為人類應擴大社區的範圍,涵蓋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整個說就是大地。人類隻是這社區的成員之一,必須尊重與他一起生存的其他成員,而且要尊重生命聯合體本身。而人隻要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他就有義務尊重共同體中的其他成員和共同體本身。

21.深層生態學

深層生態學,是指整個生物圈都是平等的,每一種生命形式都擁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若無充足理由,人類沒有任何權利毀滅其他生命,要求人類要與共同體中的其他生命同甘共苦。挪威哲學家阿倫·奈斯於1974年創立深層生態學,她認為我們要保護所有物種,否定人類超越自然的態度。

22.自然價值論

自然價值論,是指大自然本身就具有不依賴於人類的內在價值。人們對於大自然負有道德義務,這是以大自然具有的客觀價值為基礎的。霍爾姆斯·羅爾斯頓是自然價值論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價值就是自然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些創造性屬性,這些屬性使得自然物不僅極力通過對環境的主動適應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它們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競爭的協同進化也使得大自然本身的複雜性和創造性得到增加,使得生命朝著多樣化和精致化的方向進化。

五、生態倫理學的流派

環境保護運動的倫理根據究竟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有義務維護生態係統的完整和穩定,保護其中的動物和植物?我們對自然存在物的義務是一種直接義務還是一種間接義務?我們究竟對哪些存在物負有義務?一個存在物獲得道德關懷的根據是什麼?針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思想觀點。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這些觀點區分為不同的生態倫理學流派。

根據傳統的後果主義與道義論的標準,把西方生態倫理思潮區分為後果主義學派與道義論學派。

後果主義學派的特征是根據道德代理人的行為類型給道德顧客所帶來的實際後果和影響來確定該行為類型的道德性質。道義論的特征是強調行為本身的善性和普遍性。

根據生態倫理學家關心的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自然物,還是作為整體而存在的自然物,而把生態倫理學區分為個體主義和整體主義學派。

個體主義學派的特征是把生物當作個體來觀察,討論其是否應該獲得道德關懷。整體主義學派則是把所有生物構成的生物圈和整個生態係統當作考察對象,以對作為整體而存在的自然物,給予道德關懷。

根據所確定的道德關懷的範圍,生態倫理學可以分為人類中心主義、動物中心主義、生物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幾個流派。這種分類方法也是生態倫理學流派分類經常使用的方法,我們在後麵的介紹中就是按照這個分類來進行的。

人類中心主義學派的特征是認為人隻對人自身負有道德義務,隻有人才具備成為道德顧客的資格,人對人之外的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義務,隻是對人的一種間接義務;動物中心主義,則是要求把對人類的道德關懷擴展到動物身上;生物中心主義,是要求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作為道德關懷的對象加以考慮;生態中心主義,則是從整體主義的角度,要求對整個生態係統加以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