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經典文章選讀(9)(1 / 2)

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的人,會有不同的棲息體驗;棲息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概而言之)在地理位置和曆史背景方麵都各不相同的文化環境中的人,也會產生各異的棲息感受,這使得不同的人對自然環境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這一切都增加了地球上的人類共同體(即一群以一種敏感而負責任的方式與其自然環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豐富性。人類共同體中的這種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得一種更為高級的價值複合體(它比存在於人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價值更為高級)的存在以及在時空範圍內的延續成為現實。大自然的生命故事,與欣賞它的文化故事結合起來後,就導致了更為偉大的價值事件的產生,這些事件比那些單獨地發生在自然領域或文化領域中的事件更為偉大。

這是一種係統性的、共同體的成就。它產生於億萬個心靈與大自然的億萬次碰撞,盡管每次碰撞都隻發生在一個地方和一個心靈身上。正如我們曾讚美過的生態係統——在其中,無數不同個體的技能和成就、它們的冒險和生存競爭都被整合成了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個體既最大限度地適應其環境,同時又有足夠的自由空間以保持其個性。同樣的,現在,在文化共同體中,無數個人的獨具特色的棲息方式也被整合進了對大自然的全球性當中,這種全球性的關照是任何個人的關注都望塵莫及的,盡管每個人都對這種關照做出了貢獻。那種以常規的、普通的、普遍的方式發生的有價值的行為(人對地球的關照),不過是不同的、地方性的、特殊的、個人的關照行為的總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具體的棲息方式,被整合成了某種超越了個人的有限性的、有關人類整體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存的宏偉史詩。

人類的文化有助於人類在地球上的詩意地棲息,這種文化是由智人這個智慧物種創造的。世界上存在著許多各有千秋的棲息方式,但隻存在著一部有關人在地球上的棲息的完整故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正在討論的私人倫理學,再次結出了法人倫理學的果實。但這之所以成為現實,也僅因為那些個人性的棲息方式累積成了一種對地球的整體關照。由於有了這種地域性和全球性的棲息方式,倫理學將自然化。通過做出對其棲息地有益的行為,智人將能使他們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詩意地棲息是精神的產物;它要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環境中;它將把人類帶向希望之鄉。

我們所扮演的是這樣一種角色,即依據一種具有地域性、全球性和曆史性的倫理,生活在地球上,闡釋地表上發生的一切,並選擇地表上那些令我們摯愛的一切。我們接受一個我們願意接受且樂於融入其中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帶有情感的環境倫理,但不是那種隻有感情(像這個詞通常所表明的那樣)的空洞無物的倫理。這種倫理存在於人對其周圍自然環境的精心嗬護之中,存在於心靈的三個部分——理性、情感、意誌——對大自然的真正適應之中;這種適應是對大自然(在其中,心靈得到展現)的創造性的回應。在這種倫理中,知識就是力量,就是愛,就是信心。人在大自然中所占據的並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大自然啟示給人類的最重要的教訓就是:隻有適應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隻有最適應地球的人,才能其樂融融地生存於其環境中。但這不是以不自然或不近人情的方式屈服於自然;它實際上是為了獲得愛和自由——對自己的棲息環境的愛以及存在於這個環境中的自由——所做的冒險。從終極的意義上說,這就是生命的進化史詩所包含的、現在又被環境倫理學高度概括了的主題:生存就是一種冒險——為實現對生命的愛並獲得更多的自由,這種愛和自由都與生物共同體密不可分。這樣一個世界,或許就是所有各種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六、《倫理學的擴展與激進環境主義》——羅德裏克·弗雷澤·納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應被視為一種由倫理原則調節或製約的關係——這種觀點的產生是當代思想史中最不尋常的發展之一。有些人相信,這一觀念所包含著的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潛力,可以與17~18世紀民主革命時代的人權和正義理想相媲美。

圖4.2倫理觀念的進化下麵的兩個圖可以幫助我們說明這些思想,盡管冒著不可避免的簡單化的風險。第一個圖應看作一個理想類型,而非任何特殊個人或團體的實際思想的曆史描述。圖4.2試圖展示那些相信道德是進化或發展的人的觀點。圖中左側的時間線表明,倫理觀念的出現最初取決於一種將正確和錯誤概念化的精神能力的發展。即使那時,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道德常常也要受自利的困擾,正如某些道德現在仍然受到自利的困擾那樣。盡管如此,有些人還是擴展了倫理思考的範圍,使之包括了人類的某些群體,如家庭和部落成員。在此,記住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作為控製行為的自我約束因素,道德帶有很強的理想色彩。盡管有些人會自殺和殺害其家庭成員,但仍然存在著適應於這類行為的是非概念,以及保證社會理想得到實現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