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區,海拔1500米左右,地處溫帶,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太原發射中心擁有火箭和衛星測試廠房、設備處理間、發射操作設施、飛行跟蹤及安全控製設施。發射中心具備多射向、多軌道、遠射程和高精度測量能力,擔負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資源、通信等多種型號的中、低軌道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該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這裏冬長無夏,春秋相連,全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比較適合航天事業的發展。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分別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和第二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此外,在該中心還進行過一係列運載火箭試驗。1997年,發射中心第一次執行國際商業發射任務,成功地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製造的兩顆銥星送入預定軌道。20世紀末,該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實踐五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高度為87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該中心連續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雙星”方式進行的航天發射。
3.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它是以承擔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主要任務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衛星發射場位於西昌市西北65千米處的大涼山峽穀腹地。自1984年成功發射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以來,截至2003年年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先後成功完成了34次國內外衛星的發射任務。
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6攝氏度,全年地麵風力柔和適度。這裏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
發射中心於1983年建成,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自1984年以來,該中心先後成功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及實用通信衛星,1990年又將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2004年4月,“試驗衛星一號”和“納星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這也是該中心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標誌著該中心的航天發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可以進行多射向、多軌道衛星的發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擁有兩個自成係統的發射工位,可以發射不同類型的“長征”運載火箭,既能將大噸位的衛星送入同步轉移軌道,也能將小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4.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以前主要是發射亞軌道火箭(如彈道導彈)的測試基地,現在正在修建為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該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較近、緯度較低,發射衛星時就可以盡可能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更快。據稱,在海南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比在西昌發射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15%,可使衛星壽命延長2年以上。同時,發射基地選在海南,火箭可以通過水陸運輸,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鐵軌的限製(“長征二號”係列由於受到鐵路運輸的限製,其組件的最大直徑隻能限製在3.5米)。另外,從海南島發射的火箭,其發射方向1000千米範圍內是茫茫大海,因此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
由以上四個發射基地可以看出,發射基地的選擇與不同的衛星運行的軌道有很大關係。我國四個著名的發射中心,分別處於我國四個不同的地理位置上,這樣不僅有利於衛星的發射,而且能夠利用自然條件為衛星的發射提供一定的保障。
第三節 “嫦娥一號”——鎖定“廣寒宮”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的,它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
“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第5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地區。“嫦娥一號”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麵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麵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嫦娥一號”運行在距月球表麵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工作壽命為1年,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
“嫦娥一號”星體為一個2米×1.72米×2.2米的長方體,在星體的兩側各有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完全展開後最大跨度達18.1米,衛星重2350千克。根據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四項科學任務,在“嫦娥一號”上搭載了8種24台科學探測儀器,總重量達130千克。
它的配備包括CCD(是一種半導體裝置,可以把光學影像轉化為數字信號)立體相機、微波探測儀係統、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激光高度計、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幹涉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嫦娥一號”是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