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年,小姑娘長大了,村裏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隻好到京城裏找姑娘的幹爹。他們身上沒有錢,隻得白天沿街要飯,晚上縮在牆根或破廟裏過夜。沒過幾天,爹爹就得了重病,姑娘愁得隻是哭。
這天清早,姑娘一個人在河邊痛哭。劉墉正好經過這裏,他聽見這哭聲悲切,想必是有為難的事,於是就循聲而來。姑娘見有人來了,抬頭一看,不覺怔住了:“這個人不就是隨我幹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大叔嗎?”她連忙上前雙膝一跪。劉墉仔細一看,認出她是皇上的幹閨女。
第二天,劉墉帶著父女倆進宮去見乾隆。乾隆在宮內給父女倆找了個住處。在宮裏,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縟禮很多,爹爹受不了,再加上身體本來就不好,沒多少日子就死了。
從那以後,姑娘就孤零零地待在宮裏,常常淚流滿麵。皇妃、公主見她長得漂亮,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語地挖苦她、罵她;太監、丫環們也因她出身貧賤,又給不起賞錢、銀兩,看不起她,時不時的也指桑罵槐地數落她一通。時間一長,姑娘就得病了,沒過多久,她就死了。
宮女稟報了乾隆,說姑娘臨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的屍骨葬到家鄉去。乾隆說:“埋了算了!”這時,正好劉墉進宮,聽到這話心裏很不高興。他想:“要不是你亂認幹親,人家爺倆怎會這樣?”他說:“啟稟萬歲,這位公主雖不是萬歲親生,可是您親認的幹閨女,並且留有信物,這樣草草葬了,萬歲臉上也不光彩呀!”乾隆隻得傳旨,按公主的葬禮,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人們都叫它“公主墳”。
50
牛欄山名字的由來
牛欄山位於北京市順義區城北10公裏,東鄰潮白河,西接牛欄山鎮。
據說,很久以前,這裏窮山禿嶺、土地貧瘠,到處都是一片荒涼。貧困的人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後來,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頭金牛,它白天不知疲倦地耕耘著山下的荒地,夜晚,悄然無聲地安息在山上的一個洞穴裏。
寒來暑往、幾易春秋,金牛辛勤勞動,終於耕出了一片肥沃的良田。金牛的勤勞被一個富豪惡霸知道後,他企圖把這頭寶牛據為己有,給自己創造財富。於是,他便暗暗窺視金牛的行蹤。
一次,在金牛小憩到潮白河邊飲水之際,他硬把金牛往家裏拽。金牛不從,這個惡霸氣惱地打掉了金牛頭上的一隻角。金牛一聲嘶叫,忽然間沒了蹤影。
在金牛耕耘出的一片沃土上,人們春種秋收、蓋房修路、繁衍子孫,這裏便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人們十分懷念金牛,就把這座小山起名為“牛欄山”,意思是希望金牛永遠留在這裏,為百姓造福。
51
斷橋名字的由來
在西湖古今諸多的大小橋梁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斷橋。其實,斷橋最早的名字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裏,隻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一對姓段的夫婦。兩個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裏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一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就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展,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裏有酒藥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感念白發老人,積蓄了一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