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逝,一晃3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300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一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麼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他便踏雪向小橋走去。
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隻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了,老人也跌進了湖裏。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卻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麵,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飄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他們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就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了。
鄉親父老很感謝段家夫婦行善造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此橋便被稱為“斷橋”。
52
故宮角樓的由來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得很好看了。這四座角樓是怎麼蓋的呢?有這麼一個典故。
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他就想遷都北京。於是,他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宮。
朱棣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
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隻好常常在一塊想辦法。
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辦法。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工頭和木匠們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一個木匠,實在待不住了,就閑遛去了。
走著走著,他聽見遠處傳來蟈蟈的叫聲。他走近一看,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裏的一座樓閣一樣,裏頭裝著幾隻蟈蟈。木匠看著有趣兒,就買下了一個。
回到工地,大家問:“你怎麼買個蟈蟈籠子?”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話還沒說完,他就發現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把蟈蟈籠子的梁、柱、脊細細地數了一遍。數完後,木匠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麼?”
大家受了這個籠子的啟發,畫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樓。
53
黃鶴樓的由來
武漢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棟尖頂飛簷、金碧輝煌的黃鶴樓。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稱。關於黃鶴樓的來曆,據說與呂洞賓跨鶴飛天有關。
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遊玩了四川的峨眉山後,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
這一天,他到了武漢,這裏的秀麗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衝衝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隻見對岸的那座山好像是一隻伏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吸吮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卻像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的動靜。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麵觀看四周遠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麵修樓呢?他就請了幾位仙友來商量。
他用寶劍往天空劃了一個圈,何仙姑就駕著一朵彩雲來了。他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何仙姑一聽就笑了:“你讓我用針描個龍繡個鳳還差不多,要說修樓,你還是請別人吧!”
呂洞賓又請來了鐵拐李,鐵拐李一聽哈哈大笑:“你要是頭發昏,我這裏有靈丹妙藥,要修樓,你另請高明吧!”呂洞賓又請來了張果老,張果老搖著頭說:“我隻會倒騎著毛驢看唱本。”說罷,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