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飲食故事(2)(2 / 3)

83

榨菜的由來

光緒年間,四川涪陵有個名叫邱壽安的商人在湖北宜昌開設榮昌醬園,同時經營四川大頭菜,但是生意清淡。後來,他雇傭四川中縣人鄧柄成在老家涪陵做醃菜技工。

鄧柄成人比較聰明,他把肥嫩的青菜頭醃製成榨菜,送往宜昌。邱老板覺得不錯,就設宴讓人品嚐榨菜,眾人嚐後讚不絕口。於是,榮昌醬園開始銷售榨菜,一上市,就受到顧客的歡迎,從此榮昌醬園生意興隆。

由於榨菜醃製過程中經風幹、脫水、用木榨壓、除鹽水等製作方法,所以被稱為“榨菜”。

84

罐頭的由來

18世紀末,拿破侖率軍征戰四方,由於戰線太長,大批食品運到前線後便會腐爛變質。於是,他懸賞1.2萬法郎,希望找到一個能發明防止食品變質的技術和裝備的人,將這筆巨款獎給他。

法國的許多科學家為此苦思冥想。當時有個叫“尼古拉·阿佩爾”的人,曾在酸菜廠、酒廠、糖果店和飯館當過工人,後來成為一名廚師。他在販賣果漿、葡萄酒等食品時,發現有些往往變壞,而有些卻不易變壞。而密封在玻璃容器裏的食品如果經過適當加熱,便不易變質,他從中受到了很大啟發。於是,阿佩爾對食品保藏的方法進行專門研究。

他經過10年的艱苦研究,終於在1804年獲得成功。他的方法是:將食品處理好,再裝入廣口瓶內,全部置於沸水鍋中,加熱30-60分鍾後,趁熱用軟木塞塞緊,再用線加固或用蠟封死。這種辦法,就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而不腐爛變質。這就是現代罐頭的雛形。

阿佩爾的玻璃罐頭問世後不久,英國人彼得·杜蘭特製成了馬口鐵罐頭,在英國獲得了專利權。19世紀初,罐頭技術傳到美國,波士頓、紐約等地出現了罐頭工廠。

1862年,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發表論文,闡明食品腐敗是細菌所致。於是,罐頭工廠采用蒸氣殺菌技術,使罐頭食品達到絕對無菌的標準。

85

蛋卷冰淇淋的由來

1904年,世界博覽會在美國的路易斯州舉行。

世界博覽會開幕前夕,糕點小販哈姆威申請在會議期間設攤營業,他被允許在會場外麵出售波斯薄餅,吃的時候可加糖或其他甜料。世界博覽會揭開了序幕,各國商人、顧客湧入會場中。哈姆威的生意十分興隆,沒幾天就賺了不少錢。

一天,哈姆威的旁邊來了一個賣冰淇淋的小販,小販的冰淇淋賣得很快,不一會兒,盛冰淇淋的小碟便不夠用了。“這可怎麼辦?”賣冰淇淋的小販不禁犯起愁來,“回家去拿吧,那麼多顧客等著,附近又買不到小碟,有什麼辦法能解燃眉之急呢?”

熱心的哈姆威看出了賣冰淇淋小販的心事,他靈機一動,把自己的熱薄餅卷成錐形,對賣冰淇淋的小碟說:“夥計,用這個代替小碟怎麼樣?”“這種熱薄餅能盛冷的東西嗎?”賣冰淇淋的小販猶豫不決。“試試看吧!”“眼下又沒有碟子,隻能這樣了。”賣冰淇淋的小販想道。

他試著將冰淇淋盛在錐形薄餅內出售。結果,冷的冰淇淋和熱的薄餅巧妙地合在一起,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參加博覽會的賓客的歡迎,被譽為“世界博覽會冰淇淋卷”。

聰明的哈姆從中受到了啟發,很快研製出了蛋卷冰淇淋。

86

麻辣燙的由來

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

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自然是少不了纖夫。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幹柴生火,然後在罐裏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則就地取材,挖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這種製作方便的煮食方式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

重慶城內的飯館將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麻辣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87

涮羊肉的來曆

涮羊肉的典故起源於元代。當時,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忽必烈猛地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於是,他吩咐部下殺羊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