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飲食故事(3)(2 / 2)

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更加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韋陟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座中賓客們歎為觀止。

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隻見那巨大的肉團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趁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酒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從此,揚州就添了“獅子頭”這道名菜。

93

燒雜燴的由來

在蘇北一帶,無論是尋常人家,還是星級賓館,在酒席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燒雜燴。尤其是在操辦紅白喜事時,此菜更作為眾菜之首被推上席間,讓眾食客大快朵頤。這道菜葷素搭配、魚肉並列,將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並相烹,調以各種佐料。燒雜燴是怎麼來的呢?據說與楚霸王項羽有關。

項羽吃飯每頓飯菜無二樣,這個特點傷透了手下廚子的腦筋。為了使馳騁沙場、鞍馬勞碌的大王有個健壯的身體,廚子們左思右想。其中一個小廚子想出個辦法,他將一些雞,魚肉等放入一鍋,精心烹製後,端到大王麵前。未曾想,項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來,一大碗雜燴頃刻吃了個精光,而且批示廚師,今後為了節省時間,菜就這麼燒。

從此,手下廚師悉聽尊命,每菜必是雜燴。為了使雜燴不那麼單調,廚師們想方設法改進配料,盡量讓雜燴燒得花樣翻新。後來,人們為了懷念楚霸王的事跡,“燒雜燴”便在民間很快流傳開來,一直燒到今天。

94

醉雞的由來

很久以前,在浙江蕭山的一個小村莊裏,住著弟兄三人,父母雙亡。三兄弟互敬互愛,過著和美的日子。

後來,三兄弟陸續結了婚。老大、老二娶的都是富人家的姑娘,她們嫁妝不少,但是人較懶。老三娶了個窮人家的姑娘,她雖無嫁妝,但是心靈手巧,十分能幹。盡管大媳婦、二媳婦倚仗著娘家的富有而看不起她,但她總是默默地操持著家務,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大哥、二哥看在眼裏,有心叫她當家理財,但又擔心自己的媳婦有意見。後來,三兄弟想出一個辦法:讓三個妯娌比賽一下,誰獲勝就讓誰當家。比賽內容是看誰把雞做得最好吃。條件是每人一隻雞,但不準加油,不準配用其他菜,三天後各人拿出自己做的雞,請大家品評。

三天後,三兄弟圍桌坐下,叫三個妯娌上雞。隻見大媳婦興衝衝地端上了一鍋清燉雞,黃色油珠浮在湯上,食之湯鮮而肉柴。三兄弟吃後沒有吭聲。

二媳婦端上一盤白切雞,食之爽口,嚼之有味,但略顯清淡。大家嚐後也沒說什麼。

輪到三媳婦,隻見她不慌不忙地端上一個大蓋碗。一揭開碗蓋,一股誘人的清香立刻布滿了房間,令人食欲大振。

三兄弟急忙動筷,這雞肉吃在嘴裏又鮮又嫩,滿口生香,兩位嫂子也忍不住,一人夾了一塊放在嘴裏,果然別有一番風味。大家一致稱讚三媳婦的雞做得好。兩位嫂嫂也心悅誠服。三媳婦就名正言順地當了家。

鄰人問及這雞是怎樣做的,三媳婦一一地教授,從不拒絕。由於此雞做法既簡單又是用黃酒醃出來的,於是,鄉裏鄉親很快都學會了做這個菜,並取名“醉雞”。

現在,醉雞已成為杭州的名菜,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