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飲食故事(4)(1 / 2)

95

葫蘆雞的由來

葫蘆雞是陝西西安的傳統名菜,它以皮酥肉嫩,鮮香味醇的特點為中外賓客所讚譽,有人譽之為“古都長安第一味”。說起葫蘆雞的來曆,不得不提到韋陡這個人。

韋陡原來唐玄宗在位時為尚書,由於出生於官僚家庭,憑借父兄的權勢而平步官場。他在政績上雖無什麼建樹,但卻對飲食十分有研究。他錦衣工食、窮奢極欲,在他家的廚房裏,山珍海味無所不有。當時有人作詩“人欲不飯筋骨舒,黃線項人鬱公廚”(鬱公即指韋陡),可見,他家連空氣中都充滿著濃鬱的香味。

一天,韋陡想吃既酥又嫩的雞肉,便命家廚立即烹製。第一位廚師絞盡腦汁想出一種烹酥雞之法,先清煮再油炸。韋陡品嚐後,覺得沒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怒。於是,他命家丁將廚師重打50大板。

韋陡再命另一個廚師烹製,這個廚師采用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烹製。雖然達到了酥嫩的要求,但由於經過三道烹製工序,雞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陡見雞不成形,認為是廚師先偷吃過了。不容分說,命人將廚師活活打死。

第三位廚師心想,前兩位受害於雞不酥和雞不成形。他苦苦思索後,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雞不僅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形似葫蘆、形美味佳,韋陡這才滿意。

後來,這種烹製方法傳人民間,人們就稱之為“葫蘆雞”,並一直流傳至今。

96

曹操雞的由來

三國時期,合肥因地處吳頭楚尾,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從都城洛陽率領83萬大軍南下征伐孫吳(即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行至廬州(今安徽合肥)時,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練人馬。

曹操因軍政事務繁忙,操勞過度,頭痛病發作,臥床不起。行軍膳房廚師遵照醫囑,選用當地仔雞配以中藥、好酒,精心烹製成藥膳雞。曹操吃後,感到味美無比,十分喜愛,隨之病漸漸好了,身體很快康複。後來,他每頓飯都要吃這種雞,廚師就將這道菜命名為“曹操雞”。

沒過多久,曹操雞的聲名不脛而走,這道菜便在合肥流傳至今。

97

貴妃雞的由來

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一天,唐玄宗約楊貴妃到百花亭賞花飲酒,到了約定的時間,玄宗仍然沒有來。楊貴妃悶悶不樂,獨自飲酒,不覺沉醉。等玄宗來到百花亭時,已是皓月當空。楊貴妃急忙起身迎駕。玄宗要繼續飲酒賞月,命楊貴妃起舞助興。此時的她麵似桃花,帶著朦朧的醉意,在明鏡似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嫵媚動人、無與倫比,這就是流傳了千百年的“貴妃醉酒”之說。正是在這花前月下、飲酒作樂中,一道名菜也誕生了。

唐玄宗與楊貴妃都有了些醉意。楊貴妃便趁機撒嬌地說:“我要飛上天!”疼愛楊貴妃的唐玄宗急忙命禦膳房烹製“飛上天”這道菜。

這可難為禦膳房的廚子們,他們從來就沒聽說過“飛上天”這道菜,如何做呢?但要做不出來,可是有殺頭之罪的。情急之下,有位蘇州籍的廚子,想到雞翅含有飛翔之意,且肉較嫩,建議拿它來做。

眾廚子忙找來幾隻童子雞,斬下翅膀,與香菇、青菜、嫩筍燜燒,再配以青椒,加足調料。等雞燒好後,整個廚房早已香味四溢。廚子將菜端到楊貴妃麵前,她頓時被味美色亮的燒雞翅喚起了食欲,嚐後連聲讚歎,問及菜名,廚子答:“飛上天。”

這楊貴妃吃了一次還想著下一次,以後每次進餐都點這道菜。於是,廚子們幹脆就叫它“貴妃雞”。

98

夫妻肺片的由來

清朝末年,成都街頭巷尾有許多挑擔、提籃叫賣涼拌肺片的小販。他們用成本低廉的牛雜碎邊角料,經精加工、鹵煮後,切成片,佐以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麵、芝麻麵等拌食。因為這種食物風味別致、價廉物美,特別受到拉黃包車、腳夫和窮苦學生們的喜食。

20世紀3O年代,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男叫“郭朝華”,女叫“張田政”。他們製作的涼拌肺片精細講究,顏色金紅發亮、麻辣鮮香、風味獨特。加之夫婦倆配合默契、和諧,一個製作,一個出售,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時顧客雲集,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