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處世篇(3)(3 / 3)

成為一個真誠的人我們會感到很輕鬆,而那些虛偽勢利的小人往往都是很疲憊不堪的。以怨報德、以惡報善最為我們這個社會所唾棄,這樣的人一旦醜惡嘴臉被發現,誰還會去理睬他?將心比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美德,更是一個人的良好素質和心態的綜合體現。這樣的人光明磊落,一身的陽光;這樣的人會給人以安全感,會讓人放心地跟他交往甚至是深交。

真誠就是重諾言、守信用,要從點滴做起,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要實事求是的告訴對方。不要怨這個社會很現實,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很現實。你對他人是真誠講信用的,他人對你也自然而然真誠講信用。

真誠仿佛就是一泊幽雅的天籟之泉水,它是那樣的寧靜談泊,讓我們永遠去珍惜嗬護好真誠之心。真誠無價人品無價。

58.樹立目標積極人生

心態積極,必定是因為有目標,而目標,又使心態更加積極。任何人都應該有目標。隻不過目標的層次不同、規模不同、時間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罷了。

短的、小的目標,我們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標,我們常叫任務、計劃;遠的、大的目標,就是事業了。大到“為真理作證”,救黎民於水火,小到僅為了一頓飯、一杯水,都是目標。除非死了,活著本身就是一個目標。正像人們常說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夢想”,有夢想的地方當然就有目標。抽象一點說,目標就是事物在時空中的某種方向性或趨勢性。通俗一點說,目標就是你欲望的具體化,你的欲求。說白了,目標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一個誤解,認為目標就是崇高的理想,隻有大人物、科學家才配有目標。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目標,每一件事都可以設定目標,也應該有目標。美國有個叫約翰·歌德的人,20歲以前幾乎一無是處,25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美國成功學院的一個關於精神、信念和目標的講座。聽完講座後,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從那時起,便按照學到的方法,為自己設定了123個目標。這些目標中,最大的是成為億萬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瑣事。30年過去了,他的123個目標實現了105個,其中包括成為億萬富翁。

如何設定清晰的人生目標,在進行目標設置時,應當做到六點:

(1)目標應當清晰明確。

(2)必須有實現目標的步驟計劃。

(3)目標必須是可以實現的。(4)目標的實現必須是可控製的。

(5)目標必須是書麵的。

(6)目標應當是有一定的靈活性的。

59.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通過別人的付出才得以享受的快樂生活。

“感恩”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自古就有“知恩不報非君子”的古訓,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處世信條。不懂得感恩,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又是缺乏人文關懷、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烏鴉相貌醜陋,叫聲難聽,很不受人喜愛,但當人們發現了烏鴉反哺時,人們就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它,甚至還有人將它編入教材中,用它來教育那些不孝子女。烏鴉的地位之所以一下子被提升了,是因為烏鴉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感恩甚至是通向成功的大門。“感恩”也是一種回報。母親為生育我們忍受劇痛,但是創造生命僅僅是一個開始,要把這小小的生命培養成人、成才還需要經曆更多的艱辛。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知恩感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感恩”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德。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尤其重要。

當你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那麼你就從小學會了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平實的話語和實際行動表達出發自內心的謝意吧。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嚐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感謝朋友真誠的關懷和幫助,讓我們懂得了友情的可貴。

60.做個不卑不亢的女人

“不卑不亢”的女人一定是從容自若淡雅如水的,這樣的女人跟誰都能處得來。擁有了“不卑不亢”的大氣度,你就能在無形中給人一種無可抗拒的力量,處理起事情來就能得心應手。

美國的阿特金森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就會被他人控製。”那麼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呢?落實到人際交往中就要做到不卑不亢。我們稱讚一個人“不卑不亢”就是指他待人處事的言行、態度很有分寸,既不卑屈也不高傲。

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敬重,人際交往中就一定要不卑不亢。

要做到不卑不亢並不容易。一般說來人們在與自己地位、才識相同的人交往時大多都能從容以對,談笑自若。交情淺的見了麵互相打個招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交情深的見了麵你詼我一諧我幽你一默。這時候大家都能當得起“不卑不亢”的讚譽。可是倘若換了與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交往,有些人便從容不起來更自若不下去。那“卑”與“亢”,因為對方身份、地位的不同,明明白白地露於言行,寫在臉上。人們都喜歡在彼此平等的狀態下交往,倘若因為“卑”或“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距離,甚至形成人際交往的鴻溝,你就很難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所以無論麵對什麼人,無論他的身份或“高”或“低”,你一定要一視同仁既不卑屈也不高傲。

女人在人際交往中也要學會不卑不亢。“不卑”可以不惹人憐;“不亢”可以不招人妒。

燕子在一家規模很大的醫藥公司做銷售。雖然年僅28歲,但工作起來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很得同事的敬重,就連頂頭上司也對她偏愛有加。之所以能夠如此就因為燕子“不卑不亢”的交際手段。

燕子剛進公司時就碰上一個國外大客戶。不過由於雙方文化背景、思維方式、運作方法的不同,談判很快進入了僵局。燕子沒有輕易放棄,她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對方資料,總結對方公司的弱點,給談判積累了很多有效信息。在談判中燕子更是不卑不亢,一語言中對方軟肋,挫挫對方的囂張氣勢,同時又用自己的認真和誠摯來感化對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危機重重”的項目竟然談成了。

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不卑不亢,與客戶打交道如此,與上司、同事交往也是如此。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服從上司安排,但也不是唯唯諾諾、一味應承。有時候以誠相待、不卑不亢反而可以讓上司發現你的成熟矜持和個人尊嚴,讓他對你產生敬重,更有助於抬高你在他心中的地位。

很多女人在事業上成績驕人,可就是沒有這份不卑不亢的風度。這樣的女人再成功也總讓人覺得少了幾許韻味。所以無論你身份、地位如何,一定要相信自己,這樣別人才會相信你。隻有你充滿信心,在人際交往中有禮有節不獻媚,才能夠自尊自重,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獲得別人的尊重。

相對男人來說,女人似乎更容易陷入自大的泥潭。因為在社會中女人比較男人來說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可她們同樣渴望把握這個世界,但她們的征服欲往往由於角色或能力限製而受到壓抑。越是受到壓抑便越是渴望滿足,正因為如此,女人往往更加愛慕虛榮也更容易自大自戀。

夏煙是個富家女,不僅人漂亮,工作能力也是沒得說,曾經留學美國,回來後就在一家專門的翻譯機構做翻譯。

這家翻譯公司裏的女職員比較多,女人堆裏的女人都愛攀比。夏煙也是如此,更何況在夏煙看來自己是這家公司裏最漂亮、最有才氣的女人。越是這麼認為,夏煙就越是要讓自己與眾不同,無論是容貌、穿戴、舉止,甚至是男朋友都必須要高人一等。無論在哪裏她都要讓自己受人矚目,把其他女人做陪襯。這種要求一旦不能被滿足,她就非要跟人家發發脾氣。

蘇東坡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可見在蘇軾眼中玉皇大帝和卑田院乞兒的地位是一樣的,誰都沒比誰高一頭,誰也沒比誰低一等。

一個真正聰明的女人向來是懂得尊重人的。而且越是誌向高遠、見識廣博、有獨立人格的女人,就越不會在待人時以官職大小、錢財多少或學問高低論尊卑。她們從不會在不如自己的人麵前擺架子、顯傲態;更不會在遇到強者時露畏怯、示卑容或用嫉妒去代替應有的尊重。

尊重是一種做人的修養,一種品格,對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姿態是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所以聰明女人一定要拋開自大的姿態,從高處走下來,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61.特長使你綻放出光彩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特長就是競爭力。如果你想讓自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擁有更多的競爭力,如果你不想隻做一個平常的女人,那就應該關注自身的成長,讓自己盡可能地擁有一技之長。

特長是女人的“內涵”之一。這樣的女人,無論漂亮與否,總會在特定的場合綻放出自己的光彩。這個時代,做什麼都講究核心競爭力,不論在婚姻家庭還是在職場社交。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能依靠什麼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你有能拿得出手的特長嗎?要知道,特長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有很多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都會鄭重地在自己的簡曆上填上特長一欄,有一些畢業生就是通過自己的特長而不是自己的專業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機會是相當了不起的東西,人的一生沒有幾次機會,就算是為了人生中的機會,也要讓自己至少擁有一項特長。有特長不一定有機會,可是沒特長機會一定就更少。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特長也是競爭力,因此家長們也都給自己的子女報了這樣那樣的特長班。而且確實是這樣,即使是在學校,那些擁有特長的學生也總是能得到更多的優待和機會,他們的人生也會更順暢一些。作為女人,即使姿色中等也無所謂,練就一兩種特長,不但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給自己的魅力加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如果你對什麼感興趣,不妨把這些興趣變成自己的特長,比如寫個書法,彈個古箏,跳個舞,這些事情學點皮毛不難,但是在很多關鍵場合就派上用場了,不經意地露一手,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