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腹壓增加下的不自主遺尿是最典型症狀,而尿急、尿頻、急迫尿失禁和排尿後脹滿感亦是常見症狀。多年來為使診斷分類標準化並指導治療方案的製定,形成了多種關於尿失禁的臨床分類係統,根據尿失禁發生機製臨床分類為:
1、與膀胱相關尿失禁包括膀胱容量減少,不穩定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低順應性膀胱,膀胱排尿不全和上述的不同組合。
2、與尿道括約肌相關的尿失禁由於尿道內括約肌和(或)尿道外括約肌不能正常發揮所致。可因括約肌收縮受損,尿道周圍支托組織功能不全,冰凍尿道和上述異常的不同組合引起。
3、與膀胱、尿道均相關的尿失禁是前述膀胱、尿道病變的不同組合,根據國際尿檢協會會議製定的標準化名詞定義、尿失禁分類:
(1)壓力性尿失禁(張力性尿失禁)(SUI):在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負重等誘因的情況下發生的漏尿,常不伴尿意,但其後數秒,甚至10—20s不自主噴出10—20ml尿液,在尿濕衣物後方意識到尿失禁,女性患者多起病慢,並常見有生產史、盆腔及婦科手術史,隨著年齡增加,尿失禁程度加重。它的產生是由於尿道蠕動過強,盆底脫垂,內括約肌缺陷或尿道支托組織功能不全,尿道黏膜萎縮等解剖異常所致。80%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合並有膀胱膨出,但膀胱膨出的患者約半數合並有壓力性尿失禁。
(2)緊迫性尿失禁:先有強烈尿意即尿急不能控製排尿,後有尿失禁,可分為感覺及運動性尿失禁,前者是由於脊髓上中樞抑製功能減退逼尿肌無抑製性收縮引起,後者常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膀胱炎症刺激,膀胱容量減少及感覺過敏所致。
(3)衝動型尿失禁:通常稱作“過激膀胱”或功能型尿失禁,與突發排尿欲望聯係著的自發性尿液漏出,是由於不可抑製的膀胱逼尿肌收縮,包括膀胱逼尿肌不穩定性及逼尿肌反射亢進。前者指神經支配失調、炎症、腫瘤形成,膀胱和尿道正常解剖關係喪失,尿道阻塞或尿失禁手術等。後者指神經支配調節功能缺陷引起的功能障礙。老年女性常表現為功能性尿失禁及膀胱收縮力下降,因此除尿失禁外,同時合並排尿功能不完全導致的排尿過程延長及殘餘尿增加。
(4)溢出性尿失禁:又稱充盈性尿失禁或假性尿失禁。當膀胱超容量時自發性尿液溢出的發生,這種情況在絕經後婦女並不常見。通常由於下尿路梗阻或逼尿肌無力麻痹引起尿瀦留至膀胱充盈過度,神經性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調節膀胱的下運動神經無損害,可見於骶反射弧病變如先天性畸形(隱性脊柱裂);損傷性病變(骶神經或盆神經損傷);腫瘤與炎性病變(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老年人尿失禁是原因未明的膀胱脹感或膀胱收縮所致的“主動性”尿失禁。可能是腦部抑製功能減弱的結果。
(5)完全性尿失禁(尿道括約肌缺損性真性尿失禁):常由於先天性尿道括約肌發育不全或缺失,如尿道上裂,膀胱外翻、外傷、產傷,醫源性尿道括約肌損傷,嚴重的括約肌功能缺陷偶爾也會表現為完全性尿失禁。
(6)反射性尿失禁(神經性尿失禁也稱主動性真性尿失禁):因神經病變引起的逼尿肌反射亢進為主的尿失禁。除有不同程度逼尿肌反射亢進,同時有低順應性膀胱。膀胱漏尿壓測定壓力均>40cmH2O柱,膀胱容量相對較小。
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及輔助檢查即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