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圍絕經期綜合症是怎麼引起的?(2 / 2)

(二)發病機製

圍絕經期最早的變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繼之表現為下丘腦—垂體功能退化。

1、雌激素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對促性腺激素(FSH)敏感性降低;卵泡對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漸增加。絕經過渡期早期的特征是雌激素水平波動很大,甚至高於正常卵泡期水平,係因FSH升高對卵泡過度刺激引起雌二醇過多分泌所致。整個絕經過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漸下降趨勢,而是在卵泡生長發育停止時,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絕經後卵巢分泌雌激素極少,婦女體內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是由來自腎上腺皮質以及來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經周圍組織中芳香化酶轉化的雌酮,轉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腎、腦等組織也可促進轉化。雌酮在周圍組織也與雌二醇互相轉化,但與生育期婦女相反,雌酮高於雌二醇。

2、孕酮在絕經過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因此仍有孕酮分泌,但因為卵泡發育時間長,黃體功能不全,孕酮量減少。絕經後卵巢不再分泌孕酮,極少量孕酮可能來自腎上腺。

3、雄激素卵巢產生的雄激素是睾酮和雄烯二酮。絕經前,血液中50%的雄烯二酮和25%的睾酮來自卵巢;絕經後雄烯二酮產生量約為絕經前的一半,其中85%來自腎上腺,15%來自卵巢間質細胞。絕經後卵巢主要產生睾酮,而且量較絕經前增多,係因卵巢間質細胞受到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致。

由於絕經後雌激素的顯著降低,使循環中雄激素與雌激素的比例顯著上升;性激素結合蛋白降低,使遊離雄激素增高,因而絕經後有些女性出現輕度多毛。

4、促性腺激素絕經過渡期仍有排卵的婦女,其FSH在多數周期中升高,而LH還在正常範圍,但FSH/LH仍小於1。絕經後,FSH、LH明顯升高,FSH升高更為顯著,FSH/LH>1。在自然絕經1年內,FSH能上升13倍,而LH僅上升3倍,絕經2—3年內,FSH/LH達最高水平,以後隨年齡增長漸下降。

5、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圍絕經期GnRH的分泌增加,並與LH相平行。

6、抑製素絕經後婦女血抑製素濃度下降,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顯,可能成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標誌。抑製素有反饋抑製垂體合成分泌FSH作用,並抑製GnRH對自身受體的升調節,從而使抑製素濃度與FSH水平呈負相關。絕經後卵泡抑製素極低,而FSH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