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元璋暗訪龍興寺(1 / 1)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不但能打仗,而且特別喜歡作對聯,有“對聯天子”之美譽。

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寒,坐了皇帝後,常想起老百姓的生活,就經常微服到民間走走。

這一年,他到老家鳳陽微服私訪,還想再到“龍興寺”看看。

朱元璋早年在抗擊元朝的軍中做過將領,有一次夜宿一座“天星寺”裏,臨走時應方丈邀請,為寺廟寫了一副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這寺廟就改名為“龍興寺”,由官府撥款重修了一番。

這次朱元璋微服回鄉,也想到“龍興寺”看看。

這天,主仆四人扮作富家子弟的樣子,騎著馬向“龍興寺”走來。遠望那“龍興寺”坐落在山下一片綠鬱蔥蔥的鬆林中,通往寺廟的大道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走近一看,“龍興寺”大院內外人氣、市情皆旺,進香的人多,擺地攤的人也很多。朱元璋帶領隨從走進佛堂,隻見一尊金光閃閃的大彌勒佛塑像坐在中間,笑容可掬;兩邊正是自己當年所寫的那副對聯,墨底金字,甚是壯觀,主仆四人皆心中歡喜。住持方丈見這四位客官氣宇軒昂,觀看對聯喜形於色,便上前合十見禮,主動講述這副對聯的來曆,且添油加醋一番,渲染得天花亂墜。朱元璋聽得心花怒放,遂命隨從向功德箱裏投入一個大元寶。住持方丈更是連連稱謝,陪四位在寺中到處參觀。

朱元璋四人在寺中遊覽了一個多時辰,正向馬驛處走去,見一老一小為馬驛(相當於現在停車場管理者),那小的隻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兒童。朱元璋隨口說一句:

十歲兒童當馬驛;

那小孩一聽,這位客官在說自己哪,也仿朱元璋口氣道:

萬年天子坐龍庭。

朱元璋及隨從聽了,猛然嚇了一跳,以為皇上被認出來了。再一看,那小孩和老者卻不經意的樣子,不像是認出了皇上。朱元璋隨便說一句,小孩子對一句,卻成了一副很好的對聯,是巧合嗎?這時,朱元璋倒想試一試小孩的對聯水平,遂吟道:

天下口,天上口,誌在吞吳;

這是一副組字格對聯的出句,“天下口”組成“吞”字,“天上口”組成“吳”字,要求對句也必須是組字格,難度很大。

看那小孩,小眼睛滴溜溜一轉,稚音很濃地道: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這對句中的“人中王”組成“全”字,“人邊王”組成“任”字,與出句對得天衣無縫。

朱元璋聽到孩子的對句,連聲稱好,孩子並不知道麵前是皇上,但兩句中都提到了與皇帝身份相符的詞語,這真是瞑瞑之中的緣分啊!遂取出一玉佩贈予那小孩,並鼓勵小孩努力用功,長大為朝廷出力。

朱元璋主仆四人牽馬正要離開,隻見那邊一堆人又喊又叫的,便前去觀看。原來是兩位下棋的,正殺得難解難分,圍觀者跟著起哄。朱元璋上前一看,這棋確是凶險,氣勢磅礴,隨口吟道: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

此句一出,下棋人、圍觀者立刻靜了下來,目光投向了朱元璋。其中一下棋人也不下棋了,眼睛不住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頗感興趣,一拱手笑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朱元璋聽了下棋人的對句,高興地大笑道:“好!妙!有氣魄!”遂問了下棋人的姓名,乃是不得誌的書生陶安。

後來,朱元璋命人把陶安召入朝廷,做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