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凝漢口漢凝雲這是筆者為湖北“雲鶴杯”征聯而作的一副題贈聯。聯中“鶴”字指黃鶴樓。此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曆代屢毀屢建。故址在武漢市漢口蛇山黃鵠磯頭,《元和誌》:“因磯為樓,名黃鶴樓。”《寰宇記》:“昔費賾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觀山西坡)重建落成。“鶴聳磯頭……/雲凝漢口……”,相對極其工巧,而且平仄和諧,倒順成聯,意趣盎然。
鬥雞山上山雞鬥
龍隱岩中岩隱龍
佚名題廣西桂林風景聯。
上聯“鬥雞山”、下聯“龍隱岩”皆為桂林風景點。全聯對仗工穩,平仄和諧,倒順成聯,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堪稱回文聯中之佳構。
榜中人語人中榜
車上客催客上車
這是劉一平應《詩詞集刊》征對而作。改革開放以來,公路交通發達,大客車、小客車往來如梭,川流不息。為了迅速趕路,不光車主,連車上的旅客也在催促未上車的旅客趕快上車。是一副充滿現代生活氣息的回文聯。
響水潭中潭水響
黃金穀裏穀金黃
佚名作齜名回文聯。
“響水潭”在廣東省徐聞縣城東南梅溪下遊,是一座因地勢高低錯落,流水長年衝刷而成的數米深的大水潭。流水落差十餘米,其聲響徹數裏。“黃金穀”亦廣東地名,確切位置不詳。此聯妙在對仗工穩,平仄和諧,順讀倒讀意思不變。
每當金秋季節,耳聞隆隆的潭水,眼觀金黃的穀穗,展現出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山鄉風情畫。
我愛鄰裏鄰愛我
魚傍水活水傍魚
這是一副流傳較廣的回文妙聯,作者無考。
上聯表現了鄰裏之間的友好關係。俗語“遠親不如近鄰”,足見鄰裏之間和睦相處之重要。下聯表現了軍民之間和幹群之間的魚水親情。人民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祖國和人民的衛士;黨政機關幹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他們和人民大眾的關係,應當像魚和水一樣親密無間,誰也離不了誰。與舊時代的軍閥、官僚欺壓黎民百姓,有著天壤之別,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聯巧妙之處除了回文以外,上下聯還各自具有邏輯性的因果關係。上聯因為“我愛鄰裏”,所以才能“鄰愛我”;下聯因為“魚傍活水”,所以才有“水傍魚”。全聯比喻恰當,寓意美好,對於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維護安定團結,加強人民軍隊和黨風廉政建設,改善軍民、黨群、幹群關係,都具有積極意義。
此聯不足之處是,聲律稍欠和諧。上下聯處於音步位置的“愛”、“裏”和“傍”、“水”都是仄聲字,因而造成全聯聲調失對、失替,降低了藝術色彩。
我愛妻賢妻愛我
賓來宴樂宴來賓
這是一副表現夫妻恩愛、讚揚家庭主婦善於為人的回文妙聯,作者無考。
俗話說:“娶妻不論醜和俊,隻要當家會為人。”說明作為家庭主婦的妻子,不僅要熱愛丈夫,孝敬公婆,還要學會熱情款待親戚朋友,善於處好鄰裏關係,維持或營造一個家庭的良好形象。這不光是封建社會對於賢妻良母的要求,就是在現代化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也同樣是很重要的。
此聯與上述“我愛/魚傍”聯,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是就大範圍的社會和國家而言,後者是就小範圍的家庭而言。
而家庭又是組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夫妻恩愛,鄰裏、親友和睦,整個社會就能安定團結,興旺發達。從這一角度說,此聯又可視作“我愛/魚傍”聯的姊妹篇;而且平仄聲律上,比前聯更勝一籌。
佛山香敬香山佛
翁源乳養乳源翁
這是一副運用廣東地名串組而成的回文趣聯,作者無考。
上聯“佛山”、“香山”,下聯“翁源”、“乳源”,皆係廣東省地名。作者運用生花妙筆,賦予這些地名以靈活的生命。
上聯說,用“佛山”的香火,敬奉“香山”的佛像;下聯說,用“翁源”的乳水,供養“乳源”的老翁。聯語表達了信仰不分地域、敬老沒有界限的道德風尚,體現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好品德。順讀、倒讀意思不變。
此聯美中不足之處是平仄欠諧,四個地名尾字全是平聲,減低了聯語的藝術效果。
郎伊訪問訪伊朗
康海遊行遊海康
這是黃維善巧用中外人名、地名創作的一副回文妙聯。
上聯“郎伊”是新西蘭總理,“伊朗”是西亞的一個國家。下聯“康海”是我國明代文學家、戲曲家,為明代“前七子”之一,“海康”是廣東省的一個縣名。
此聯妙在中外人名、地名各由兩字顛倒組合而成,無論倒讀、順讀,同樣前是人名,後是地名;上下聯皆為主謂賓結構,語言流暢自然,毫不牽強。全聯對仗工穩,平仄和諧,讀之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