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
江門
海口,指海口市,在海南島東北部,內河由此人海,故名。現為海南省省會所在地。
江門,指江門市,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部,因西江由此人海而得名。現為省轄地級市。
這是一副極其工整的地名巧對,作者不詳。
就詞性論,“海、口、江、門”四字皆為名詞,“海/江”、“口/門”為同類名詞對,“海口/江門”為偏正名詞對,對仗極其工整。就平仄言,“海口”屬“仄仄”,“江門”屬“平平”,“仄仄/平平”,聲調十分和諧。“海口”又是誇張之詞,例如“誇海口”。“江門”又可解為江之門戶。“海口”對“江門”,氣勢雄渾,視野遼闊,意境高遠,讀之令人心曠神怡。
中山港
上海灘
中山港,又名橫門港,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中山市境內,已辟為對外開放口岸。
上海灘,上海市的別稱,位於黃海與東海交彙處的岸邊灘地上,故名。
“中/上”方位詞相對,“山/海”、“港/灘”名詞相對,“中山港/上海灘”偏正式名詞相對,無一處對仗不工。“中山港”為“平平仄”,“上海灘”為“仄仄平”,無一處平仄不諧。二者皆處於江海岸邊,又同是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平添了一層巧趣。此聯為筆者習聯偶得。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這是傳統祝壽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的縮寫,裏麵包含“東海”、“南山”兩個地名。
東海,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南山,我國山名日“南”者頗多,聯中所舉“南山”當指何處?聯界屢有爭議。筆者以為,在尚未辨明是非以前,暫以史書有記者當之,較為穩妥。新版《辭海》“南山”條在“古山名”下注(1)曰“即秦嶺終南山”。並援引《詩·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接著分析說:“後因用為祝壽之辭。”
此聯妙在語言通俗,比喻恰當,嵌名自然。上聯祈禱人的福祉如東海一樣寬廣無垠,下聯祝願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不騫不崩。把“東海”、“南山”兩地名自然而然地嵌進聯中。
這副縮寫的四言聯較原來的七言聯更有氣勢,更加簡潔明快而且寓意無窮,把對聯言簡意賅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象山山像象
獅嶺嶺似獅
這是一副運用疊字和諧音技巧創作的地名巧對,作者是今人唐時睿。
象山,又名象鼻山,因山形酷似巨象伸鼻吸水而得名。在廣西桂林市內陽江和漓江彙流處。山下有象鼻、象身自然形成的大圓洞,狀若一輪明月,故名水月洞。江流貫通,可穿舟艇。獅嶺,又名獅子嶺,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的風景山,因形似巨獅伏臥而得名。
上聯“像象”二字同音,下聯“似獅”二字近音,加上“山”、“嶺”二字頂針疊字,頓使全聯妙趣橫生。可見作者構思奇巧,獨具匠心。不足之處是上下聯同位的“像”、“似”二字聲調同仄而失對,下聯“獅嶺”、“嶺似”兩音步聲調皆仄而失替。若將“似”字換成“如”字,平仄雖然合律了,但又與“獅”字不是近音了。這是按照“二、三”句式分析的,若把此聯看作“二、一、二”句式,將中間的疊字“山”和“嶺”當作一個單音步,讀如“象山/山/像象,獅嶺/嶺/似獅”,則又覺得沒有什麼不合律了。總之瑕不掩瑜,不失為巧趣聯中之佳作。
南湖延水中南海
渡口安源大渡河
這是全國楹聯界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70周年聯合征聯的獲獎聯,上聯為征聯出句(一),下聯是榮獲三等獎的對句,作者是女聯家熊尚鴻。因出句(一)的對句一、二等獎空缺,所以三等獎實際上是最高獎。
南湖,又名鴛鴦湖,在浙江省嘉興市東南。1927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期由滬轉移到南湖遊船上繼續舉行。延水,即延河,此處代指陝北延安市。1937—1947年為中共中央駐地,有“革命聖地”之稱。中南海,在北京故宮西側,是由人工開鑿建造的湖泊園林,包括中海和南海,與北海統稱三海。過去為皇家禁苑,辛亥革命後在此設總統府、大元帥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所在地。
渡口,指金沙江渡口之一的皎平渡,在雲南省祿勸縣西北部。1935年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在此強渡金沙江,擺脫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安源,在江西省萍鄉市東南部,盛產煤炭。1922年,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發動和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大渡河,古稱沫水,岷江最大支流,在四川省西部。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出敵不意,飛速奪取了大渡河鐵索橋(又名瀘定橋)。
此聯巧妙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聯中所舉六個地名分別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和經曆之地,都具有革命紀念意義;二是六個地名都含有水字;三是上下聯首字與第六字重複使用,增加了應對的難度;四是出句中的“延水”,既指象征革命聖地延安的延河,又是溝通前後兩地名的動賓詞組;“南湖延水中南海”,既是三個革命紀念地,又可解為南湖之水輾轉延伸到了中南海。更增加了應對的難度。同樣,對句中的“安源”,既指路礦工人在黨的領導下舉行罷工鬥爭的安源,也是溝通前後兩地名的動詞;“渡口安源大渡河”,既是三個革命紀念地,又可解為渡口之上源流安穩,紅軍大張旗鼓地由此渡過河去。出句、對句旗鼓相當,而且平仄和諧,鏗鏘悅耳。讀此七言短聯,如觀革命畫卷,似聽美妙樂章。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沙水水無沙
這是長沙南門外白沙井井亭上的一副古聯,作者無考。
常德,指常德市,在湖南省北部、沅江下遊、洞庭湖西側。轄常德、澧縣、安鄉、漢壽、桃源、石門六縣。德山,距常德市約6公裏,沅江南岸;山上有寺,名德山寺。
長沙,指長沙市,在湖南省東部、湘江下遊沿岸、京廣鐵路線上。為湖南省省會,轄長沙、望城、瀏陽、寧鄉4縣。沙水,並非沙河,是謂長沙南門外白沙井之水也。此井久旱不涸,井水清甜爽口。
此聯巧在運用疊字、頂針技巧,使常德、長沙兩地以“山有德”、“水無沙”而遙相呼應,表現了對這裏山山水水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聯平仄和諧,妙趣橫生,讀之鏗鏘悅耳,耐人尋味,是一副膾炙人口的地名巧對。
駐深圳上海南彙
登潛山望江東流
這是一副流傳較廣的地名巧對,作者無考。
深圳,市名,在廣東省南部,京九鐵路縱貫其境,轄寶安縣;1979年由寶安縣析置設市,1980年辟為特區。上海,市名,宋置上海鎮,元置上海縣,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上海市;在中國內地海岸中部、長江口南岸。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中央直轄市;轄黃浦、南市、盧灣、徐彙、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寶山、閔行12區和鬆江、崇明、嘉定、青浦、金山、奉賢、南彙、川沙、上海9縣。南彙,縣名,在上海市東南部,1958年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
潛山,縣名,在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遊。望江,縣名,在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北岸,毗鄰江西省。東流,舊縣名,在安徽省南部,1959年與至德縣合並為東至縣。
此聯巧妙之處有二:一是巧借“駐”、“登”兩個動詞,把六個互不相關的地名串組成聯,顯得十分自然;二是上海的“上”、望江的“望”、南彙的“彙”、東流的“流”也是動詞,動詞活用,使這些本來沒有生命的地名立刻活躍起來,有的向“南彙”,有的往“東流”,多麼生動形象!深圳近海,所以“駐深圳”能夠方便地“上海”而後“南彙”;登高可以望遠,所以“登潛山”能夠“望江”以見“東流”。一切順理成章,毫不牽強。“駐深圳/登潛山”、“上海/望江”、“南彙/東流”,字字對仗,句句成偶,如此巧對,實在難得。
白店白雞啼白晝
黃村黃犬吠黃昏
相傳,這是唐代詩人戴叔倫(732—789)少時與塾師的應對之作。上聯為塾師出句,下聯為戴叔倫對句。
白店、黃村,是江蘇省泰縣的兩個地名。
白雞、黃犬,是農家豢養的家禽、家畜。
聯語通俗,明白如話,妙在三個“白”字和三個“黃”字反複出現,映出一幅鄉村風情畫:白店的白公雞,白天“喔喔”叫晌(公雞午時啼叫日“叫晌”,拂曉啼叫日“打明”);黃村的黃犬,黃昏時刻“汪汪”狂吠。多麼生動,多麼有趣!“白店”對“黃村”,“白雞”對“黃犬”,“啼白晝”對“吠黃昏”,無一對仗不工,無一平仄不諧,是一副十分工巧而且充滿生活情趣的地名對聯。
金馬門門中無馬
鐵牛巷巷內有牛
這是妙合皖南蕪湖、宣州兩地古跡而成的一副地名巧對,作者是清代桐城才子劉大槐(據白啟寰先生考證)。
“金馬門”是蕪湖老城的東南偏門,傳說曾有金馬從此一躍而過,故名。因金馬早已逝而不見,故曰“門中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