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病症自測(2)(1 / 3)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飲食,戒煙限酒,注意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防止激動,並注意防寒保暖,這些對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都有積極作用。

如出現上述信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發生意外。一旦確診後,應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腦血管發病的先兆

1.眩暈與語言困難

突然發生,視物有晃動感,持續時間較長,有時感到惡心,出現複視,說話時舌根不靈活;突然發生語言困難,短則10~20秒,長至數小時即自行恢複,常是腦缺血的先兆。

2.劇烈頭痛

高血壓患者突發劇烈頭痛,伴有嘔吐,甚至短時間神誌不清,要小心腦血管破裂出血。

3.半身麻木

中老年人經常性半身發麻。可能是腦內小血管病變的征兆。

4.突發遺忘症

突然對數年以來的往事完全忘卻,數小時後又好轉,而自我認識始終良好,意識清醒,往往是急性腦血管病發作的先兆。

心髒病的先兆

有時心髒病並沒有典型症狀,而是表現為其他部位的不適,這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1.牙痛

有少數人心絞痛發作時表現為牙痛。因此,中老年突然發生牙痛,尤其是伴有胸悶不適或大汗淋漓時,要考慮是否是心絞痛發作,並及時處理。

2.下肢浮腫

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常是心髒病的症狀,應及早求醫。

3.肩痛

有時心髒病也可表現為肩痛。特別是肩痛與氣候無關,且表現為左肩、左手臂內側陣發性酸痛。所以,中老年人左肩疼痛,應就醫確診。

4.長期持續打鼾

長期持續打鼾的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5.耳鳴

近年來有關研究發現。心髒病人在早期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所以,中老年人若頻繁耳鳴,應去醫院檢查。

動脈硬化的先兆

當出現以下表現時,多提示已有動脈硬化的可能。

角膜老年環:眼角膜周圍會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

眼瞼黃色瘤:眼瞼內側皮膚上出現一側或對稱性的黃色斑塊,即眼瞼黃色瘤。起初較小,稍高出皮膚,發展緩慢。

內耳反應:出現耳鳴、耳聾或眩暈等。

耳垂皺紋:耳垂上出現皺褶,是動脈硬化的一個特殊信號。

另外,多有記憶力減退,健忘;頭暈頭痛經常發作,時輕時重;情緒不穩定、易衝動,說話語無倫次;拿東西時,手指哆嗦;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皮膚有螞蟻爬的異樣感覺等。

心肌梗死的預防

心肌梗死是嚴重的疾病,發病以午夜1時左右最為集中,其死亡率高達10%~15%。

其症狀是胸部持續疼痛,並擴散到兩臂、腹部、肩胛骨之間和下顎;胸腔常有一種強烈的悶壓及火辣辣的感覺;突然出現虛脫,臉色蒼白無血色,額頭、上唇等出冷汗,但並未失去知覺;呼吸困難。不得不坐下或躺下。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波動。不要過度興奮激動,不要暴飲暴食。少葷多素,不宜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和強體力勞動,禁煙酒。

另外,夜間入睡時。將頭位床腳墊高5~10厘米,可使心髒負荷減少,對預防心肌梗塞有積極的作用。

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或與潘生丁合用),也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心血管病的預防

1.測量血壓,掌握情況

如發現血壓有增高的情況,應請醫生查明原因和指導治療,防止血壓持續性增高。

2.合理飲食,控製體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清淡的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應暴飲暴食。

3.不動煙酒

酒精和煙堿可加速血管硬化,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

4.口輕味淡,少吃食鹽

血液中鈉的含量高,可導致高血壓,應養成少吃鹽的良好習慣。

5.勞逸結合,加強鍛煉

長期的精神緊張和疲勞可引起心血管病,每天參加適當的鍛煉可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

高血壓患者飲食須知

1.控製熱能的攝入

提倡吃複合糖類,如玉米、小米、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少進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2.限製脂肪的攝入

多采用植物油,多吃一些魚,尤其是海魚,因海魚含有較多的亞油酸,能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預防血管破裂。

3.適量攝入蛋白質

以每日每公斤體重為宜,平時應多吃脫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

多吃含鉀、鈣、鎂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西瓜等。

4.膳食宜清淡

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同時,應注意食物中的含鈉量,例如掛麵含鈉較多。蒸饅頭時,避免用堿,應改用酵母發麵。

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於心肌代謝,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少吃肉湯類,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導致體內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腎的負擔。

5.忌食用興奮神經係統的食物

如酒、濃茶、咖啡等,吸煙者應戒煙。

消化係統

便血與疾病

1.肛門及直腸疾病

血便為鮮紅色,血附在糞便外麵,或便後滴出鮮血,肛門局部瘙癢、疼痛,或有便秘,多見於痔瘡、肛裂;血便中混有糜爛組織,則可能為直腸癌。

2.結腸疾病

血便為鮮紅色,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膿液,多以腹瀉為主要表現,伴有發熱、腹痛、裏急後重等症狀。

常見疾病有菌痢、阿米巴痢、結腸炎、血吸蟲病等。結腸癌除血便外,則有梗阻及腹部痞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