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外科疾病的日常生活療法(2)(3 / 3)

將8~9根大蔥連蔥須、蔥根切下,洗淨放入臉盆中煮沸20分鍾,然後將患處放在盆上熏蒸,稍涼後,將患處放入盆內浸泡,上麵用布單蓋嚴,使患部發汗。湯水涼時再加熱,可反複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

2.韭菜汁可治關節腫痛

取鮮韭菜數根,用手掌搓出汁擦患部,間隔1小時擦一次,連續10日即愈。擦時不可性急,應循序漸進。

3.“七辣”治全身關節痛腫

取鮮薑(一小塊切片)、大蔥根(3個洗淨)、茄子根和辣椒根(切成段各一把)、透骨草(中藥店有售)一把、花椒(一小把)、大蒜(一頭,去皮),一起放入鍋裏熬水熏洗全身,直到全身冒汗為止。熏洗時要關嚴門窗,幾次後即可見成效。

4.護膝可防治膝蓋病

入秋後,人們的膝蓋部位經常疼痛不適。此時可采用中醫上“冬病夏治”的觀點,即在入夏後,每晚睡覺時帶上護膝,不論天多熱都要堅持,此法對該種疾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5.橡子刺菜泥可治關節痛

取7粒橡子、7棵新鮮刺菜,砸成肉泥,攪拌均勻,糊在關節的疼痛處,用紗布包上,繃帶纏住,3天後揭開。疼痛處可出現水泡,不可弄破,讓其自然吸收消失(防止感染),關節痛可隨之好轉。

6.揉膝蓋可有效去酸痛

每晚睡前用雙手的手心貼在兩膝蓋上,稍用力,順時針揉40下,逆時針揉40下,轉的幅度越大效果越好。堅持一段時間便可見成效。

7.花椒治膝蓋痛妙方

取花椒100克壓碎,鮮薑10片(切碎),蔥白6棵切碎,三種混在一起,裝豆包布內攤平後,將藥袋放膝痛處,藥袋上放一熱水袋,蓋上被子,熱敷30~40分鍾,每日兩次,每袋用7天(一療程)。

8.核桃枝煮水熏蒸治膝關節痛

將核桃樹枝切成10厘米長,入鍋煮1小時,用其蒸汽熏蒸患處,每晚睡前進行,時間長短不限,水涼為止。連續兩星期可見療效。

9.蜂王漿能減輕關節炎疼痛

經英國科學家對200名關節炎患者進行的長期調查研究發現,關節炎患者每天服用適量的蜂王漿,能減輕疼痛的程度高達50%,而且,它還能使關節的靈活度大大改善。

10.妙用熨鬥治肩膀酸痛

先穿上比較厚的衣服,然後將熨鬥放在肩部,並保持一段時間,這樣,通過熨鬥加熱促使身體血液暢通,循環加速,從而使肩膀酸痛明顯減輕。

11.熱敷麥麩子等可治關節痛

用麥麩子1000克,食醋500克,食鹽500克,放在一起拌勻,裝在小布袋裏,用鍋蒸熱後敷患處,再在上麵蓋個小棉墊兒,直到布袋不熱了為止,連用半個月後可見效果。

12.鹽飯膏治關節腫痛妙方

鹽飯膏可治療手、指、腕、肘、踝、膝等主要關節的腫痛。其製作方法是:將食鹽(最好用細精食鹽)與熱大米飯按13或14的比例摻和搗勻,成膏狀,然後,放入碗內,置於熱水中加溫。

同時,趁熱把鹽飯膏敷在腫痛的關節部位,四周均勻平攤,外用一層塑料紙覆蓋,再用紗布或幹淨的布包裹。通常臨睡前敷,翌晨起後取下。每天1次,如關節腫痛明顯,早飯後敷1次,臨睡前換1次,1日兩次,可以連續敷7~14天,直至關節腫脹基本消失為止。

13.關節疼痛食療3方

方法一:將蔥搗爛敷患部,並把炒熱的大粒鹽用布包起來,放在蔥上熱熨,關節痛可緩解。

方法二:每日一個蘋果,連皮吃下,對於動脈硬化、關節炎及老年病患者頗具療效。

方法三:每天適量地飲些蘋果酒,對關節炎、結石患者有一定的益處。

足跟痛

1.花椒葉水泡腳治腳跟痛

將鮮花椒葉用水煮沸,趁熱泡腳,連泡幾天,每次半小時,很快可痊愈。

2.青磚米醋治腳後跟疼

準備一塊青磚(灰磚)、一瓶米醋和一條幹淨毛巾。將青磚放在爐火上燒熱後放在地上,倒上半瓶醋,把毛巾墊放在磚上,在不很燙腳的情況下用力踩在毛巾上,直到青磚不熱為止。

3.蒼耳葉墊腳可治足跟痛

將鮮蒼耳葉數片墊幹襪內足跟處,24小時更換新葉,通常7次可愈。

4.指甲草煮水熏蒸治腳跟痛

找5~6棵約30厘米高的指甲草根(又叫鳳仙花),洗去泥土,放入搪瓷或鋁製的洗腳盆裏,加上可漫過腳的水,將水煮開後,添一小勺鹽,稍微攪一攪即可。開始水太燙,可先用一個棉墊蓋上盆,腳伸進去熏蒸痛處,稍後反複洗泡,直至水涼為止。一天一次,連續5次,可好轉。

5.中藥治足跟痛3妙方

方法一:取針麻20克、湖腦50克(中藥店有售),針麻搗碎與湖腦合拌一起,分5份裝入縫製好的小布袋裏,每次1袋墊在腳跟痛點上,一周換一次。

方法二:取艾葉、蘇木、丹參、木香、牛夕各20克,水煎後,用熱藥水泡腳(泡半小時左右),泡後在地上用力跺腳100下。一服藥可重熱重泡一周。一般3~5服藥即好。

方法三:取艾葉60克,防已30克,皂角刺30克,製草烏、當歸、蘇木、延胡索各15克,加水在火上煮大約10~15分鍾,倒入洗腳盆中,趁熱熏洗足跟,在熏洗過程中,盆中再放一個核桃,邊燙腳邊用足跟用力踩核桃數十次。每劑藥可連續使用4~5次,要堅持每晚熏洗治療一次,連續熏洗10~15天,不能中斷,堅持方可見效。

6.足跟痛自我療法3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