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熱敷。熱水淋浴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熱水不斷衝洗足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它對緩解足部酸痛,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方法二:足底加墊。方法有兩種。一是開窗法,即在較厚的(海綿式氈子、塑料都可)鞋墊與跟骨疼痛相應部位剪成一個空洞,大小隨疼痛範圍而定。另一方法是墊高法,在足下痛點相應部位用棉花、舊布毛等墊高鞋墊0.5~1厘米,對跟下滑囊炎有持續擠壓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炎症消散。此法適於症狀較輕的病人,也可以間斷用此鞋墊。
方法三:研磨法。腳踩圓形球(玻璃或鋼鐵、木製都可以),直徑2~3厘米,踩在跟下痛點(脫鞋踩)流動研磨,每天2次,每次10分鍾。
7.揉捏按摩等治足跟痛4法
方法一:采取立正姿勢,兩手往後腦勺用手指叩打,後腳跟起伏10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
方法二:雙手扶在樹幹上,先蹬患腳,後蹬健康腳,每腿各蹬幾十下,每日早晚各1次。蹬腿時腳脖子微上翹,用力蹬腿時著力點要恰好在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承山穴上。
方法三:找一長300毫米、粗細20毫米的木棍,每晚休息期間稍用力敲打、撚、推、擀患處,效果很好。
方法四:用鵝卵石揉患處,先輕後逐漸加重,每天兩次,每次20分鍾,一個月後痊愈。
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椎的一種勞損退變疾患,與長期的屈頸動作有關。嚴重的可以壓迫通向上肢的神經根或通向腦子的椎動脈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暈,甚至壓迫神經的低級中樞——脊髓,而產生半身無力。病變是難以逆轉的,但是可以作些預防措施以避免它繼續惡化。
1.揉捏按摩等可治頸椎病
方法一:雙手十指交叉,放在脖子後,用手掌按摩兩個太陽穴及後頸後部100次,然後單手各按摩50次。按摩時下頦微抬,以使後頸部肌肉放鬆。每天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
方法二:十指伸直舉同臉高,上下搓臉,每天早晚各100次,長期堅持。對肩周炎、美容也有作用。
方法三:用橡膠錘捶打患處30分鍾,力量適度,早晚各一次,對頸椎病能起按摩治療作用。
方法四:舌尖在牙床內側或牙床外側按同一方向轉圈攪動,待後腦勺感到痛脹時稍休息,再向相反方向轉圈攪動,反複3~4次。早晚各做一次,長期堅持。
方法五:身體不動,下頦抬起,抖動前伸,每次8~10遍,此法名“鶴吸水”,對活動頸椎關節有很大的幫助。
2.酒治頸椎病兩妙方
方法一:每天晚睡前,將一杯白酒倒入瓷茶碗內點燃,趁熱蘸酒擦摩頸部,動作要快,邊擦邊作按摩。
方法二:取羊骨頭(生熟都可)100克,弄碎並炒黃後,放入400毫升白酒中浸泡4天,然後用棉球蘸酒水擦拭頸椎,一天3次,3日後便可有效減輕頸椎酸痛。
3.圍脖頸睡覺可治頸椎病
每晚睡覺時,用一條兩尺多長、兩寸寬的厚軟布把脖頸圍兩三圈,即對頸椎病有一定療效。春秋冬三季可用該法。
4.妙用倒坐椅法防治頸椎病
頸椎的生理彎曲是略向後的,但長期伏案工作的人,頸椎經常處於向前彎曲的狀態,使後側頸椎間形成多餘空間,骨質易在此增生而導致頸椎病。因此可經常采取倒坐椅放鬆方法防治頸椎病,即將不帶扶手的靠背椅椅背朝前倒騎著坐下,兩前臂交叉伏在椅背上,自然就形成頭略後仰之狀,還可有意讓脖頸向後彎曲,程度比正常情況下再大些。
落枕
落枕是由於睡眠時枕頭高低不適,姿勢不良,或頸肩部感受風寒,引起頸肩部軟組織痙攣疼痛,活動受限的病征。
1.揉捏按摩等治落枕3法
方法一:夜受風寒或睡姿不當、疲勞過度引起的落枕,可用拇指代替銀針按壓對側前臂的“手三裏”穴位,用力以能夠忍耐為宜,同時配以頭部的前後左右運動。休息片刻後,可迅速緩解症狀,反複按壓多次,即可治愈。
方法二:點按患側的外關穴(外關穴的位置在手的背麵,腕關節上3橫指與尺橈骨之間),邊按邊慢慢活動頸部,反複幾次可好轉。
方法三:由於頸部肌肉緊張或受涼而發生落枕,可按揉頸肩部的疼痛部位,待肌肉放鬆,慢慢配合頭部俯仰及轉側活動,便可緩解。也可做局部熱敷緩解。
2.醋熱敷患處可治落枕
取食醋適量,加熱至不燙手為度,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使用,使痛處保持一定的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30分鍾,每日2~3次。
3.妙用白酒生薑治落枕
當落枕程度較輕時,先將適量白酒灑於手心,用酒按摩有酸痛感的頸項部位至發熱。然後,取生薑切片隨頭頸部輕輕搖動來回擦拭,此方可調和氣血,疏風散邪,緩解或消除落枕。
4.防治落枕的簡單妙法
兩臂側平舉與肩平,再把手彎向前胸握拳,拳心向下,聳肩縮頸,然後脖子慢慢轉到左邊看到肩,再從左邊慢慢轉到右邊,反複做10次即可。
5.扭頭可治脖子痛
每天左右扭轉頭部,扭轉要循序漸進,開始要慢,幅度要小,可以慢慢增加次數和幅度,扭轉時要使脖子盡量向上伸,因人而異,不可強求,長期堅持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