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年,初平二年,在完全占領了冀州並且安排好冀州的一切之後,東方劍回到了幽州。
回到幽州後,東方劍接見了幽州留守人員聽取了他們關於自己不在這段時間的工作彙報,同時東方劍還對此次攻擊冀州作戰時立功的人員進行了嘉獎。在會上東方劍並沒有將自己與賈詡在冀州所談論的關於改製和科舉的事情提出來,而是在會後讓賈詡分別和眾人談談先探探他們的口氣,然後再做決定。
而與此同時,駐守在壺關和箕關的幽州軍周瑜所部與公孫瓚的大軍展開了生死較量。
要知道自從丁原死後這並州刺史就是由原州司馬公孫瓚接任,雖說公孫瓚接掌了並州的大權,但是他還是無法全力控製住並州境內全部各郡,所以說現在的並州雖說有刺史但是還是各自為政,公孫瓚隻是一個名義上的頭領罷了。
雙方最前交戰的地方就是壺關,壺關位於太行山之中,是冀州和並州之間的交通要衝。這裏有一條峽穀穿過太行山脈,壺關就緊扼在這條峽穀之上。壺關兩邊山勢高險,要從冀州穿過太行山到達並州,就隻有經過壺關。
自從周瑜用奇兵攻下二關之後,並州和幽州的攻守雙方就易行了,現在是並州軍在攻而幽州軍再守,並州軍是一定要攻下這二關,如果這二關在幽州軍的手裏那麼自己這一方就會是不是要擔心自己會遭到幽州軍的攻擊,畢竟這二關是並州的咽喉要道,二關被占據那麼並州將會無險可守。
這天,天氣陰沉,雲層黑壓壓的,似乎馬上就要來暴風雨了。
“元直先生,根據情報即將到達這裏的是公孫瓚的大軍而沒有董卓的大軍。”正在巡視城牆的周瑜問一直跟隨一旁的徐庶道。
徐庶道:“董卓大軍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冀州已經在我們的手裏了,他們就是在出兵也沒用了,況且壺關和箕關又在我們的手裏,他們自以為不可能攻擊得手,所以也就不會出現在這裏了。”
周瑜點點頭道:“不錯,董卓軍並不是並州軍,他們是不會為了所謂的聯盟幫助並州軍攻擊咱們的。”
而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顏良則道:“那好呀,趁他們剛到立足不穩,我們可以立即出兵襲營。”
二人看著顏良很有把握地樣子,忽然間都笑了出來。
顏良被二人笑的有點兒莫名其妙的,顏良自以為是的說道:“怎麼我的計策不好嗎?”
周瑜停止笑聲搖頭道:“不可!”
顏良不禁皺了皺眉頭,“為何不可?公孫老賊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作戰一定不會想到我們回去偷襲,他們今夜防守必然鬆懈,我軍正可趁此機會出關劫營,以挫敵軍銳氣!”。看顏良的樣子,顯然對周瑜的反對不以為然。
周瑜和氣地解釋道:“公孫瓚此人雖說心胸狹窄,但他畢竟熟讀兵法善用謀略。他怎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怎會不事先布置,以防萬一?我敢說公孫瓚一定會在紮下營寨後,設下埋伏,專候我軍前去劫營!”
“都督你太多疑了!如此疑神疑鬼,怎能取勝?”顏良似乎並沒有被周瑜說動。
見此情景,一旁的徐庶心中很是焦急,以為顏良不聽軍令了,正要再勸時顏良卻又道:“不過呢,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這一次便饒了他公孫老賊。”顏良這個人雖然為人魯莽,但還是能夠分辨出是非對錯的。
就在他們說話的同時,在十幾裏外的地方,並州幾十萬大軍正鋪天蓋地往壺關而來,這支大軍正是公孫瓚的軍隊。
公孫瓚的軍隊身著青衣黑甲,所以就算兩軍混戰在一起,也很容易將雙方士兵分辨出來。
公孫瓚此次出兵十五萬,這是他所能調動的所有軍事力量了,自己親自做主帥,隨行大將有公孫續和嚴綱兩員大將,隨行軍師是關靖。其餘大將謀士則留在晉陽,防守後方。
公孫瓚騎著一匹神駿的駿馬,行進在眾軍環護的大軍中間,緊隨他身邊的是謀士關靖。
“即將抵達壺關了,士起可有什麼建議?”公孫瓚打馬走在馬車旁邊問道。
關靖稍作思忖便道:“幽州軍絕非泛泛之輩,我們不可輕忽大意。我軍雖說是在自己的領地上作戰,但是士氣不如敵軍。所以不可急切攻城,宜稍作修整以養精蓄銳,然後強攻壺關。另外幽州軍說不定會在今夜,趁我軍疲憊前來劫營,主公應做好萬全準備。”
公孫瓚頷首道:“與我所想一樣。”
當夜雙方無事,幽州軍並沒有出關偷營,不過公孫瓚倒並不失望,畢竟小心無大錯。自己征戰這麼多年威震塞外靠的就是謹慎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