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稍安毋躁,雖然巢穴的外表看上去很平靜,小居所看上去也似乎絕對安全,但是幼蟲還是會有危險的。誰從小到大沒有遇到過危險呢?
隻要生命存在,就難免會遇到危險。盡管我們幾乎沒有提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已經知道對聖甲蟲幼蟲來說,它們會麵臨三四類的可怕事故。除了動物、植物之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物理因素,它們處心積慮地企圖陷害它,並想將它的食物儲藏櫃給破壞掉。
在綿羊提供的糕點四周,充溢著異常激烈的競爭。當雌性聖甲蟲趕到食物供給地,就在它拖出一份準備要加工成糞球的糞料時,那一小塊糞料在通常情況下都被某些食客支配著,而最可怕的往往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有幾個貪吃鬼還喜歡鑽到糞塊最厚的地方,也就是將自己浸在糞泥的中央。身子烏黑發亮、鞘翅上生有四個紅點的斯氏翁蜣螂,就是這一類中的典型。還有體積較小的蜉金龜屬,尤其是弱小蜉金龜,會在糞塊肥沃的地方直接產卵。而在匆匆忙忙的情況下,雌性聖甲蟲也不可能徹底仔細地檢查自己收集到的糞球。有幾個翁蜣螂是有可能被剔除掉的,可是埋在糞塊中央的就很難被發現。況且,蜉金龜的胚胎完全可以躲過雌性聖甲蟲的警戒,因為它太小了。聖甲蟲母親就將這樣一塊被入侵的糞塊拖到了地洞裏,並且將它揉搓成形。
生長在果園裏的梨會有蟲子來蛀蝕,而聖甲蟲的“小梨”則會遇到破壞性更大的蟲子。偶然包在糞梨裏的翁蜣螂會在裏麵搗亂,它會把整個糞梨蛀空。當吃得心滿意足之後,這些貪吃鬼就會想著出去,它們會在糞梨上打一個差不多能夠放下一支筆的洞。蜉金龜所幹的事情就更糟了,它的後代孵出來以後就會在糞梨中生長、變態。在筆記中,我記錄了幾個被破壞的糞梨,它們被從各個方向捅穿,四周滿是孔洞,那些無意寄生在糞梨中的小食糞蟲們就是從這裏爬出來的。
如果有很多蟲子在糞梨上鑽天窗,聖甲蟲的幼蟲就會夭折。因為幼蟲的抹刀和水泥幹不了這麼多的活兒,隻有在破損程度沒那麼嚴重、入侵者不多的情況下,它才能應付得了。這時,幼蟲會迅速堵住在它周圍敞開的那些通道,它會抵抗這些討厭的入侵者,並且將它們攆走。這樣,糞梨中心就不會很快幹化,它也能得救。
此外,糞球中還會夾雜著很多隱花植物。那些家夥鑽進肥沃的糞球之中,並像鱗片一樣將糞球一塊塊地給剝開,在糞球內部留下一條條的裂縫,還將它們的種子埋在那裏。假如這些植物將糞殼也鑽出裂縫,而幼蟲又沒有及時地用黏合劑將幹燥的天窗給糊住,從而將自己的窩保護好,那麼,它恐怕也活不長了。
還有一種最為常見的情況會出現,那也會招致幼蟲死亡。就算動植物都沒有來破壞,糞梨自身也經常會出現脫落、脹開、碎掉的情況。這難道是由於雌性聖甲蟲在製作糞球時壓得太緊了,以致外麵的一層出現了反應?還是由於糞梨裏麵的食物已經發酵了?是因為幹縮,就跟黏土幹縮、裂開相似?很可能都有影響。
不過,現在還無法明確地證實這些。我觀察了那些很深的裂縫,它們有可能引起幹燥作用,裂開的壇子也不能使裏麵柔軟的麵包受到很好的保護。可我們也用不著擔心,這些自然裂開的縫隙還不會把事情搞糟,幼蟲立刻就會有所補救的。它被賦予的本事、它身上裝備的水泥和抹刀,怎麼會沒有用處呢?
請允許我給幼蟲畫一張大致的草圖,因為僅僅停留在一條條地數幼蟲的唇須觸角等枯燥的細節上,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是一條長得潔白細嫩的胖乎乎的幼蟲,它的皮膚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帶點灰白色澤的消化器官。它就像一個鉤子一樣彎成圓拱狀,讓人不由得想到鰓金龜的幼蟲,隻不過身材更難看一些罷了。在背麵突然彎曲的地方,也就是腹部三、四、五節的位置,它的身體像氣泡或鼓囊囊的袋子一樣鼓起一個大駝背,就像有什麼要把那幾節皮膚撐裂似的。總體上看,這隻幼蟲就如同一個托起來的褡褳。
與幼蟲的身體相比,它的頭生得很小,稍微外突,呈現出淡紅棕色,還有幾根白毛稀疏地豎立在它的頭上。它的足生得比較長,而且結實有力,在末端還生有尖尖的跗節,可是幼蟲並沒有將足作為前進的器官。我把幼蟲從糞梨中取了出來,它在桌子上很是坐立不安,笨拙地扭動著,可是它根本無法移動。這個四肢不靈的小家夥是如此不安,那一再噴出的水泥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還得說一下位於幼蟲尾部的抹刀,那是身體的最後一節,那個傾斜的圓麵就像被截出的一樣,邊上還有一圈突出的肉墊。位於斜麵中心的就是排糞口,排糞口就跟被人奇怪地轉了一個方向一樣,它是朝上敞開的。如果我用兩個詞來形容這隻幼蟲,那就是:“大駝背”、“抹刀”。
在《法國鞘翅目昆蟲史》一書中,米爾桑也對聖甲蟲的幼蟲做了描寫。關於幼蟲的唇須、觸角的數量和形狀、肛門和棘毛以及很多放大鏡下的東西,這位博物學家都一絲不苟地、詳細地告訴了我們。但是,他沒有看到幾乎占幼蟲身體一半的大褡褳,也沒有看到它身體最後一節的奇怪形狀。他給我們講的絕對不是聖甲蟲的幼蟲,我覺得這位詳細的解說家一定是弄錯了。
關於幼蟲的內部結構,我一定要在結束幼蟲的故事之前說上兩句。
解剖向我們展示了那個奇特的水泥工廠。幼蟲的胃,也可以稱為消化道,是一條由頸部開始的又長又粗的管子,就在一段很短的食道後麵,大約有三個幼蟲的身體那麼長。在位於幼蟲胃部末端的1/4處,旁邊掛著一個脹得鼓鼓的大食袋,那是一個儲藏食物的附加胃,食物的營養成分會在那裏被徹底地吸收。由於消化道太長了,它不可能筆直地沿著幼蟲的體側伸展,所以在伸到附加胃裏以後又繞了回去,就跟一個大大的環狀把手一樣,將幼蟲的背部給占滿了。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把手和旁邊的食袋,幼蟲的背才會變成大駝背。這樣,幼蟲的褡褳可以看做第二大肚子,也就是肚子的分支,如果隻有一個肚子,是無法容下這麼龐大的消化器官的。幼蟲的體內還有四根胡亂纏在一起的馬氏管,就是這幾根又細又長的管子將消化道的界限給劃分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小腸,它窄窄的、管狀的,且往上盤繞。在小腸後麵的就是直腸,它轉了個方向往下延伸。直腸生得特別大,腸壁生得也特別粗,而且還有很多橫向褶皺。整個直腸就是一個堆積消化殘渣的寬敞倉庫,裏麵被那些東西撐得鼓鼓的,並隨時準備著強有力地把水泥噴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