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裹著卵袋的漂亮絲團裏,小蜘蛛逐漸成熟,並將氣球撐大。小蜘蛛的身體在絲團裏變結實,這個東西簡直就是一個接待站。所有的小彩帶蜘蛛隻要從中間的小房子離開,就會鑽進絲團裏,它們要一直待到 4 月,到天氣很熱的時候才會離開。
小蜘蛛的數量很多,我耐住性子數了數,大概有 600 隻。所有的小蜘蛛都待在一個隻有豌豆大小的袋子裏。蜘蛛究竟用了什麼方法才將這麼多的家庭成員安置在小房間裏呢?那麼多的腿擠在裏麵,難道不會受傷嗎?
我們在前一卷已經知道,它的卵袋是一個底部呈弧形的短圓柱體,是由一塊白綢子製成的。這塊布料很密實,就像根本無法穿透的屏障。
卵袋上有一扇圓形小門,有一個用同樣布料做的蓋子嵌在門裏。可見,這些柔弱的小東西不可能穿過小蓋子鑽出來,因為這個蓋子不透水,並且和外袋子同樣結實。那麼,它們究竟是用什麼方法才使自己解脫出來的呢?
值得注意的是,那個圓墊相當於蓋子的邊緣,會突然彎曲形成一個可以伸進口袋內的折邊,就好像是嵌在桶裏的一個邊緣突出的桶蓋。
區別是,桶蓋可以活動,卵袋上的蓋子是固定的。孵化期內,圓墊能自動啟封,然後翹起,這樣,小蜘蛛就可以自由通過了。
如果這個蓋子是隨便嵌在裏邊的,可以活動;如果所有的小圓網蛛都是在同一時間孵化的,那麼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幅場景:由於小蜘蛛的背部合力的推動,它們會如潮水般湧出那扇小門,就好像水壺的壺蓋被沸騰的水頂開一樣。可是,卵袋和蓋子是一個整體,它們牢牢地粘在一起,並且小蜘蛛也不是同時孵化出的,所以也使不出力氣。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蓋子應該像植物的果實袋子一樣自動裂開,而不是靠小蜘蛛的力量推開的。
熟透了的龍頭花的幹果會打開三扇小窗;海綠果可以分成兩個球冠,形狀像肥皂盒;石竹的果瓣可以裂開一部分,頂部張開形成一個星星形狀的洞口。每個種子盒上的鎖都有自己獨特的係統,唯有陽光的照耀才能控製它們巧妙的運轉。
這另外一種“幹果”—彩帶蜘蛛的卵盒,它的開啟原理是一樣的。
如果卵沒有孵化,門會被關得緊緊的,並且老實地待在被固定的環形箍裏。如果有小彩帶蜘蛛孵化出來,在裏麵動彈,門就自動啟封了。
6、7 月是蟬喜歡的季節,也是想從卵盒裏出來的小圓網蛛喜歡的季節。它們想出來,但是很難在結實的球壁上打開一條道路。盒子的蓋子一定要自動打開,但是它們是從哪裏打開的呢?
我立刻想到可能是從頂部的蓋子邊緣開啟的。讓我們回憶一下前麵章節裏提到的資料,卵盒頸部的上端有一個像火山口一樣的開口,有一個小碗一樣的蓋子蓋在上麵。蓋子的布料和其他地方的一樣,都很牢固。因為這個袋子的最後一道工序是這個蓋子,所以我希望它沒有被完全固定,能裂開。
可是,這個結構將我蒙蔽了。這個東西是不可能動的,無論何時,我都沒有辦法用鑷子將它撬開,除非毀掉整座建築。那麼就應該是在別處被打開的,比如在旁邊的某個地方。可是,沒有任何地方顯示出開啟的位置,人們也沒有辦法猜測到底是在何處。
隨後,卵蓋開啟了。說實話,真不像機械那樣精密。它的裂口形狀很不規則,緞子布很像成熟的石榴皮,受到了熾熱陽光的照耀,突然就裂開了。我看著裂口,猜想爆裂的原因可能是內部空氣受熱膨脹所形成的。各種現象都顯示出,起作用的是一股由內向外的力,因為被撕破的布料是由內向外翻的。除此之外,從裂口處會還噴出一團袋子裏的棕紅色絨棉。一群小蜘蛛也被彈出來,它們趴在噴出的棉團上,有點兒焦慮不安。
為了讓蜘蛛能夠出來,彩帶蜘蛛的卵袋在太陽的照耀下像炸彈一樣爆炸了。看來,一定要有烈日的照耀,它才能夠炸開。溫和的實驗室裏那些被儲存的氣球幾乎都沒有裂開,當然也沒有小蜘蛛孵化出來。可是我們發現,有很少的幾個卵袋上出現了小圓洞。圓洞仿佛是用鑽頭鑽的,顯然這些小洞都是居住在裏麵的小蜘蛛們鑽的。這是它們用自己的大顎輪流而且非常耐心地在氣球上鑽的。
和此種情況不同的是,暴露在炎炎烈日下的迷迭香樹籬笆上的氣球,卻在裂開的同時射出了紅色的麵團和小蜘蛛。在接受自然陽光照耀下的原野裏,每當炎熱的 7 月來到,那些待在荊棘叢中、沒有絲毫遮掩的彩帶蜘蛛卵袋,就會因為內部空氣的壓力而自動炸裂。隻有把蜘蛛的住所炸開,才能讓它們獲得自由。
當淡黃色的棉團被噴出時,一小部分的小蜘蛛會隨之一起出來,而大部分卻仍然待在裂開的袋子裏。出口打開了,無論何時出去都可以,小蜘蛛們是不用著急的。再說,在它們遷徙之前還有換新皮這項重要的任務要完成。蛻皮這項工作並不是小蜘蛛們在一天就能完成的,它們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才能離開卵袋。小蜘蛛們蛻掉舊皮,然後會一小批一小批地離開自己先前的住所。
這些小遷徙者們爬上附近的小樹枝,在陽光的幫助下完成自己的疏散任務。它們跟冠冕圓網蛛一樣,使用的方法都是依靠紡絲器順風拉出一根細絲。然後細絲會因為風的作用掙脫約束,並且將小遷徙者帶走。有小部分的蜘蛛會在同一天早晨出發。出發時的場景沒有絲毫的氣氛,根本不熱鬧,因為這些小蜘蛛並不是大批地一起離開的。
絲蛛遷移的時候也不是成群結隊地一起出發,這一點令我很失望。
讓我們再回想一下它的藝術品—稍遜於彩帶蜘蛛的傑作。這是一個呈鈍圓錐形的漂亮卵袋,它的開口由一個星形的圓盤封住。這個袋子的製作布料比彩帶圓網蛛的要更結實一些,因為它更厚一點。所以,它要自動裂開就更加有必要了。
在袋子的四周,離蓋子不遠的地方出現了裂口。這個袋子的開裂也需要 7 月的熾熱陽光的幫助,這同彩帶圓網蛛的卵袋裂開是相同的情形。所以,它自動破裂的原因大概也是內部空氣受熱膨脹,因為我們看到袋子裏的棉團也被彈出了一部分。
這次,蛻皮以前的小蜘蛛全部出動,原因可能是可以不必換掉輕微擦破的表皮。因為圓錐形的袋子要比氣球形的袋子體積小,假如這些擠成一堆的小蜘蛛獨自將腿從套子裏拔出,很可能會受傷。所以它們不得不一起出來,然後安頓在附近的小樹枝上。
小蜘蛛們一起編織,時間不長就建成了一頂透光的臨時住所。在那裏,它們大概要住上一星期。它們會在這個許多絲縱橫交織而成的帳篷裏蛻皮,所以營地的地麵上堆滿了它們蛻下的舊皮。小蜘蛛們蛻完皮就會在高處的秋千上蓄勢待發,等它們成熟到一定程度,就陸陸續續地出發了。過一會兒就會走幾隻,再過一會兒又走幾隻,而且每一隻都會悄悄地離開。這裏並沒有大膽的飛行者,它們不會進行乘氣球一樣的絲旅行,因為它們的旅行都是一小段一小段地完成。那些被吊在絲端的蜘蛛會垂直降落在離地一拃高的地方。風吹過來,它們會晃來晃去,像個鍾擺一樣。有時候,它們會被吹到附近的小樹枝上,這樣就完成了疏散的第一步。蜘蛛到達目標就會下落,然後再像鍾擺一樣晃動,一直晃到能夠到達最遠的地方。因為絲線不太長,所以它們隻能一小段一小段地前行。就像這樣,小絲蛛會一直前進,直到它們找到一個很滿意的地方才會停下來。
假如風力很強,就可以縮短遷徙的時間。每當擺動的細絲被扯斷時,小蜘蛛就會隨著飛出的絲帶到達一定的距離之外。總而言之,蜘蛛遷移的方法在本質上都相同。我們這個地區最擅長編織卵袋的兩名紡織工都使我大失所望。我花費了許多心血來飼養它們,它們卻隻給我提供了那麼一點點的成果。我還能在哪裏看到在冠冕蜘蛛那裏偶然遇到的場景呢?在被我輕視了的普通蜘蛛那裏,同樣的甚至是更加精彩的情景將會被我再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