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網蛛的才能不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在基本特征方麵也沒有什麼變化。年幼的圓網蛛如何織網,那老年圓網蛛雖然有一年的經驗,但是它織網和年幼圓網蛛沒有任何區別。在圓網蛛的世界裏,根本不存在師傅和徒弟,在鋪第一根絲的時候,每隻蜘蛛就已經精通它的技術。
我們現在了解了新手的情況,下麵我們再來考察一下年長的蜘蛛,看一看隨著年齡的增長,造物主是不是給它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時間來到了 7 月,在一天的傍晚,我看到在荒石園裏的迷迭香上,新的住戶正在編織蛛網。突然,在門前我發現了一隻大腹便便且高傲漂亮的蜘蛛。它看起來威風凜凜,而且很富態,像這類蜘蛛在這個季節是罕見的。我認出它是角形圓網蛛,這是因為它身穿一身灰衣服,有兩根暗色飾帶勾勒在身體兩側,在後部凝聚成尖狀。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左右兩側它把下腹脹得鼓鼓的。
這隻角形圓網蛛成了我的鄰居,而且成了我關注的對象。隻要它不在很晚的時間工作,我就可以觀察它如何工作。我看到這個大腹便便的夫人拉出了很多絲,這就是好的預兆,表明它可能會滿足我的願望了,那我就不用犧牲很多的睡眠時間。在我的預料之內,整整的一個 7月和 8 月的大部分時間,每晚的 8 點到 10 點,我都可以研究織網的過程;因為每天晚上在捕捉飛蟲的時候,蛛網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到了第二天的時候,會破得更厲害的,所以必須重新編織。
在屬於盛夏的兩個月裏,太陽炙烤著大地,當夜色來臨的時候,有一絲涼意,我就會手提提燈去尋找並研究我的鄰居。找到它是很簡單的,它就置身在一排柏樹和一叢月桂之間,它所待的位置正好是適合我觀察的高處,它麵向夜蛾經常光臨的小路。看來這個位置很好,因為在整整一個夏天,圓網蛛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翻新它的網,但是不會改變位置。
在黃昏結束的時候,我們全家準時去觀察它,正好看到精彩的一幕,隻見它在顫動的繩索上很勇敢地做出驚險的雜技動作。不久,網就結成了,它完全符合幾何規則,我們對此驚歎不已。在提燈的照耀下,一切都變得閃閃發光,蛛網成了美妙的圓花飾,就好像是用月光編織成的。
假如要想弄清楚某個細節,隻要在荒石園待晚點回家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全家人都躺下了,但是沒有睡著,因為他們一直在等我。有家裏人問我:“在今天晚上它幹什麼了?”“蜘蛛抓到夜蛾了嗎?”我就給他們講了事情的經過。到了第二天,家裏人就不著急去睡覺了,大家都想親自看到整個過程。天啊!多麼可愛的人啊,在如此美妙的夜晚,在蜘蛛的紡織廠前麵度過。
角形蛛的偉績被我一次次地記錄下來。通過這些偉績,我可以知道構成建築物框架的絲線是怎樣紡成的。整天圓網蛛都蜷縮在柏樹綠葉中,到了晚上大約 8 點的時候,它小心翼翼地從隱居的地方出來,爬到樹杈上,站在那裏,它先要根據現場的情況製訂計劃,然後判斷夜裏的天氣是否晴朗,了解天氣情況。
突然,它伸開八隻步足,而且把它們伸得長長的,它把身體懸掛在絲橋上麵,也就是從紡織器裏拉出來的絲橋,並且像垂下的直線一樣下落,同搓繩工把繩子從麻裏抽出的道理一樣。圓網蜘蛛通過下墜抽出絲,憑借的是它身體的重力。
可是下墜並沒有因重量所產生的引力而加速,隻是受到紡織器的控製。它邊下降邊收縮,有時擴張,有時閉合紡織器的紡管。隨著速度逐漸放緩,這條充滿活力的垂直的絲被拉長了。憑借著提燈的光,我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蜘蛛,可是並不總能看到絲。在此時,這隻大腹便便的蜘蛛把步足伸向空中,似乎沒有任何依托。
在離地麵 2 法寸的地方,蜘蛛突然停住,紡織器也不再運轉。它抓住剛才拉出的絲,調轉方向,又開始邊紡織邊往回爬。可是,這次體重成了它的負擔而不能給它幫助了,這次它用別的方式來拉絲:使用後麵的兩隻步足來回交替迅速運轉,從絲袋裏拉出絲,又逐漸把它扔掉。
蜘蛛又返回到了 2 米高的出發點。這時候它擁有一根雙股絲,打成環柄狀,被風吹得到處飄蕩。它先固定好絲的一端,把它固定在合適的地方,另一端則等待被風吹起來,然後把環柄黏結在附近的細枝上。
這樣的等待也許是很久的,隻有這樣才能得到所期盼的結果。圓網蜘蛛很有耐心,可我沒有那樣的耐心,於是我給了它一個幫助。我用麥秸挑起飄蕩的環,然後把環放到一根高度適中的細枝上,由於我的插手,絲橋搭起來了,就像蜘蛛自己搭起的一樣,是可以用的。圓網蛛覺得粘住了,它就從一端跑到另一端,跑了好幾趟,每跑一趟就會在絲橋上留下一股絲。不管有沒有我的參與,框架的主要部件懸掛纜就這樣被鋪設好了。絲橋很細,但是根據它的結構,我把它叫做絲纜。雖然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它的兩端就像開花似的分解成枝狀,角形蛛來回的次數就是它分叉的個數。這一股股分開叉的絲,黏著點沒有在一起,這樣使絲纜兩端固定得更牢固。
懸掛纜與整個網的其他部件相比要牢固得多,因此它能夠存在很長的時間。在夜間捕獵的時候,網一般情況下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在第二天傍晚的時候,它們幾乎都要重新編織一下。清理殘局之後,角形蛛還會在原來的地方重新織網,不過絲纜除外,原因是重織的網要在這根絲纜上懸掛。
鋪設這根絲是很困難的,原因是鋪設的成功與失敗,並不是單純取決於蜘蛛的本領,還要靠氣流把絲的另一端帶到灌木叢中找到依托。
有的時候可能遇到沒有風的時候,也有的時候絲線掛到不合適的位置,所以鋪設這條線會花費很長時間。雖然有時花費很長時間,但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它會架設成功。因此,當架設好既牢固又方向好的懸掛纜後,除了發生特別嚴重的事件之外,圓網蛛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更換它的懸掛纜的。在每天的傍晚,蜘蛛都會從絲橋的這頭走到那頭,走了一趟又一趟,用新拉出的絲把它加固好。
在圓網蛛無法充分下墜、絲的環不能固定在遠方,也不能得到雙股絲的情況下,它就會采用另一種方法。我們在前麵已經看到,它憑借自身的重力下墜,然後又沿原路返回;不過這次絲的一端就像蓬鬆的畫筆一樣,細叉沒有粘在一起,好像從紡織器的蓮蓬頭裏撒出來一樣。
接著這根好像狐狸尾巴的濃密細絲,好似用剪刀剪斷一樣地伸展開了,整根絲被拉長了一倍,直到現在長度才足夠,蜘蛛把一端固定好,另一端那些分散的細叉則隨風飄蕩,目的是輕易粘到灌木叢上。
無論是以何種方式,架設好絲纜後,蜘蛛就有一個基地了,可以隨便什麼時間接近或者脫離作為依托的枝丫。這根絲纜是它建設工程的上限,在絲纜的高處,它的著腳點不停地換,再下滑一點,然後沿著剛才抽出的絲返回,這樣就會產生雙股絲。當蜘蛛在大絲橋上行走的時候,雙股絲會隨之到係著絲橋的細枝,把絲自由的一端有時高有時低地固定在細枝上,這樣就會從左邊和右邊產生幾個斜向的橫線,這些橫線就成了絲纜和枝丫之間的連接物。
這些橫線又成了其他各個方向有變化的橫線的支撐物,當橫線的數目很多的時候,蜘蛛就不用靠體重下墜來抽絲了,然後把絲一點一點地架設好,這樣就產生了一係列直線組合,組合沒有秩序,可是幾乎都在垂直的同一水平麵上。就這樣一個非常不規則的多邊形空地就被劃分出來了,蜘蛛就在空地中編織網,但是網本身卻非常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