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圓網蛛的黏膠捕蟲網(1 / 2)

圓網蛛的螺旋形絲網十分奇妙。我在一個涼爽的早晨,仔細觀察了彩帶蛛和絲蛛的網。

隻要我們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發現,構成捕蟲網的絲與組成網子外框的絲不同。在太陽的照耀下,它們閃爍著光芒,上麵有像小顆粒編成的念珠一樣的結節。我不大可能用放大鏡直接觀察捕蟲網,因為隻要有微風吹過,網就開始不停地顫動。我隻好在網下放了一塊玻璃片,網被抬起來後,我取下了一些打算要研究的蛛絲。我將這些蛛絲水平地固定在玻璃上,接著利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開始進行仔細的觀察。

我突然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些絲的末端—無論是肉眼可以看見的還是不能看見的,都是一圈一圈結構非常緊密的螺旋形蛛絲;這些絲中間是空的,就好像是非常非常細的管子。這些管子裏裝滿了像溶解了的阿拉伯樹膠一樣的黏液。黏液從蛛絲的一端流出來,我們看到這是一種半透明的液體。我將細絲放在顯微鏡的載物台上並且用玻璃片將它壓上,這時的螺旋形的小卷便延伸,成為從一端到另外一端都扭曲的小細帶子。在小細帶子的中間會看見一條暗線,這其實是空腔。

透過彎曲的管形狀絲的管壁,絲裏麵的黏液慢慢地滲出來,這樣整個網就都有了黏性,並且黏度高得驚人。我拿一根細麥秸小心地觸了下一段絲的三四節,即使接觸特別輕,麥秸還是馬上就被粘住了。我抬高了麥秸,就把絲拉過來了,長度幾乎是原來的兩倍;最終因為繃得太緊,蛛絲就脫落了,可是它沒有斷開,僅僅是收縮到原來的樣子。當絲被拉長時,螺旋形絲卷就鬆開,收縮時就又卷曲為原狀。黏液最後滲透到蛛絲表麵,這樣絲就變成了黏合物。

總而言之,這螺旋絲是一種像頭發一樣纖細的細管,這在物理學中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螺旋形結構使得它很具有彈性,這樣,即使獵物掙紮也不會被拉斷。絲管裏充滿黏液,不斷向外滲出。它的作用是恢複蛛絲的黏力,因為蛛絲表麵暴露在空氣中會減弱自身的黏附力。

這種結構真是太絕妙了!

圓網蛛捕獵時不是在普通的網上,而是在這充滿黏膠的網上。這種黏膠十分奇怪,任何東西碰上都會被粘住,包括蒲公英的毛輕輕飛過時都跑不掉。為什麼圓網蛛成天和它在一起,卻從來不會被粘住呢?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蜘蛛的捕蟲網中心有一處特殊的區域,位於與中心一定距離處,在這片特殊區域內是沒有黏性螺旋絲的。在整個蛛網中,這片中心區麵積幾乎同掌心一樣大。它由兩部分構成,輻射絲和輔助螺旋絲的開端是沒有黏性的。如果用麥秸嚐試著觸碰就會發現,中心區的任何地方都不會將麥秸粘住。

圓網蛛在這片休息區—中心區耐心等待獵物的到來,幾天幾夜也不會離開。盡管它和蛛網的中心區接觸密切,留的時間也長,可是它從來不會被粘住,這是由於中心區是由輻射絲和輔助螺旋絲構成的,二者沒有黏性液和彎曲的螺旋管,它們隻是普通的實心直線絲。但是,獵物被粘住,都發生在蛛網的邊緣,蜘蛛發現獵物後,會迅速跑過去將它捆綁起來,使它停止掙紮。可是我發現,蜘蛛在網上行走並沒有絲毫的困難,蜘蛛移動腳步時並沒有將黏性絲提起來。

小時候,我們每到星期四都會一群群地去田地裏捉金翅雀。我們在觸摸塗滿黏膠的細竹竿之前,都要在手指上先抹上幾滴油,這樣手就不會被粘住了。難道說,圓網蛛懂得油脂的秘密嗎?

我先將麥秸用沾了油的紙擦了擦,然後用麥秸觸碰螺旋絲。我發現麥秸沒有被粘住,想必是找到了答案。我將一隻活蜘蛛的步足從其身上取下,然後將它放在麥秸上,用它去觸碰黏絲。這隻步足一點兒都沒有被粘住,就像在不是黏性絲上一樣。其實我早就應該想到,圓網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被粘住。

我接著再做一個實驗,結果大相徑庭。我先將這隻步足放到硫化鈉中浸泡了一刻鍾,硫化鈉是油脂的最佳溶解劑。接著我拿一隻泡過液體的畫筆,用來清洗這隻步足。洗好後的步足就和別的東西,比如沒有被油塗過的麥秸一樣了。它被捕蟲網的螺旋絲緊緊地粘在一起。所以,我覺得圓網蛛身上肯定有一種油脂物質,才沒有被黏性螺旋絲粘住。我這種想法對嗎?我們似乎可以肯定硫化鈉的作用,因為這種物質在動物體內是十分常見的,我們根本找不到否定的理由。也許蜘蛛會在身上輕輕塗抹上這種油脂物質。我們為了擺弄粘金翅雀的竹竿會在手上塗一點油,同樣的道理,蜘蛛為了在網上任何地方都不會被粘住,也會在身上塗上一種特殊的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