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聖櫟胭脂蟲(2 / 3)

在小黑球裏,我曾經看到過這種毀滅性的食卵愛好者。這是一種體型極小的幼蟲,它可以從一個卵團到另一個卵團,直到將卵全部消滅。一般情況下,小蟲單獨行動,偶爾結伴去搞破壞,數量為兩三隻或者更多。我曾經計算過小幼蟲從洞裏鑽出來的數量,居然高達 10 隻。

這是一個封閉的、無法穿透的角質城堡,究竟它是如何進入的呢?

卵一定是通過滴出酒漿的裂口進入城堡裏。一位母親來到這條裂口處,飲用了一口這裏的酒漿,接著它一轉身就把產卵管從裂縫處插了進去。

不費吹灰之力,厲害的敵人就這樣占領了城堡。

它是小蜂科的一個成員,是辛勤的腸道探險者,幹活特別利索。6月的第一個星期,已經化作成蟲的它們從殼裏出來了。它們和胭脂蟲的孩子相比較,簡直就是巨人,居然長達 2 毫米。在它的幼兒時期曾經鑽過的狹窄裂縫,如今已經不能通過了。於是長著又尖又硬的大顎的蟲子,便開始在城堡的裏麵向圍牆上打孔。城堡裏有幾隻蟲子,小球外殼上就會出現幾個小孔。這個善於搞破壞的蟲子呈深藍黑色,一個凹槽位於深色的翅膀上麵,樣子好像突然向下翻的鞘翅鬥篷。它的頭部扁平形,頭部寬度超過胸口寬度,大顎非常有力,能夠將堅固的圍牆穿透。

觸角長長的,稍有點兒彎曲,不停地晃動著。觸角尖稍微向上鼓起,有一個白環作為裝飾。又矮又胖的小昆蟲跑起來的時候一溜小碎步。它將自己的翅膀擦亮,將觸角刷幹淨,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我們能否在分類目錄裏找到它的名字呢?我不清楚,也不想弄清楚。拉丁語所做的標簽所能告訴讀者的內容,也許要少於簡短幾行故事所敘述的內容。

6 月份馬上過去,酒漿最近不往外滲出了,螞蟻們也就不到這裏來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蟲的內部發生了重大變化,可是,從它的表麵看不到任何的異常,仍然和往常一樣,是一個烏黑發亮的小球。小球既堅固又光滑,牢牢地固定在蠟白色的底座上。我拿一把小刀,將這個烏黑的小球與肥大底座相對的頂蓋用力破開。小球的殼很堅硬,但是容易破碎,與金龜子的鞘翅相似,沒有一點兒肉在裏麵,隻有白色和紅色混合在一起的幹粉。

我將收集到的幹粉放到一個玻璃管裏,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

我見到了一幕令人絕對震驚的場景。那些幹粉居然在動,它們居然是活的。如此龐大的數目,我們絕對不能數清楚。隻見無數的小生命緊緊地擠在了一起,原來胭脂蟲為了能保存自己的後代,居然孕育出無數的生命。

還沒有孵化出的卵是白色的。到 6 月末,像這樣還未孵化出的卵數目不多。那些活動的昆蟲就是我們看到的呈其他顏色的幹粉,一般是淺棕紅色或橘黃色。在這些粉末當中,白顏色所占比重最大,因為那是幼蟲孵化後留下的一堆空殼。

留下的這些破爛外殼和當初胚胎在卵殼裏發育時的排列方式還是一樣的,都是呈放射狀頭狀花序。我們通過這個細節可以得出這個結論,那就是胭脂蟲並沒有將卵產到體外,相反,還被固定在硬殼圍牆中的一個特定地方。它們一直待在保護卵巢的屋頂之下,一直被固定在它們形成的地方,一直是和先前一樣的排列方式。原來是一組組的卵團,現在孵化成了一袋袋的幼蟲。

蓑蛾也是采用這種奇怪的生育方法,已經為我們提供過例子了。使用這種方法繁殖可以省略掉母親產卵的步驟,卵可以在原地孵化。蓑蛾發育不完全,還不如幼蟲,它一直在蛹殼裏沉默直到變幹。卵被裝在肚子裏,可以在腹中孵化。雌蓑蛾最後會幹癟成一個袋子,它的後代會在肚子裏麵孵化出來,胭脂蟲的生育方法也是一樣的。

胭脂蟲的整個出生過程,我都仔細觀察過。新生幼蟲一直喧鬧不安,它們迫切地要鑽出外殼。無數的小胭脂蟲都成功地鑽出了外殼,擺脫了外殼的束縛,最後將卵殼留在原來輻射狀排列的位置。還有一些數量不少的小胭脂蟲,將它們共同擁有的那個袋子給拖走了,並且走了好長的時間。這個小袋子有很強的黏附力,被小胭脂蟲拖著一直穿過外殼,一直到屋外才被甩掉。所以,在它們出生的樹枝上,在距離雌胭脂蟲那個小球一段路程的地方,我發現了許多白色的舊套子。假如我們沒有事先了解事件的整個經過,肯定會認為胭脂蟲是在體外孵化後代的。其實這些白色的舊套子隻是一種假象,它們都是在內部孵化的。

我將這些活動粉末的情況仔細記錄下來,又仔細觀察了烏黑的盒子。一層橫隔膜將盒子隔成上下兩層。這層隔膜是由幹燥的雌胭脂蟲的屍骨組成。胭脂蟲自身的東西並不多,隻有一層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裏的東西都是屬於卵的。幼兒居住的上層,比底層要好。

當出發的日子來到,從下層很容易離開,因為有一扇門位於底下。

那扇門就是那個扣眼形的裂口,它總是敞開得很大。可是,要是從上層出去,小胭脂蟲該怎麼做呢?小胭脂蟲絕對不可能將那層膜挖破的,因為它太虛弱、太瘦小。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有一個圓形的天窗位於隔膜正中央。下層的居民可以直接從扣眼形的門出去,而上層的居民可以從圓形的天窗下來。雌胭脂蟲真是計劃得周密,它的幹枯的皮殼成了樓板,而且還帶著天窗。如果沒有這精妙的設計,將會有一半的幼兒不能出來,而死去。

我們的普通肉眼幾乎看不到小胭脂蟲,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我在高倍放大鏡的幫助下才看清楚小胭脂蟲的形狀。它們為卵形;前部大,後部小;身體呈紅棕色;六條腿喜歡亂動,開始時小碎步地跑,後來就保持靜止不動的狀態。如果仔細看,會看到兩根半透明的長觸角在小胭脂蟲身後搖搖晃晃。它的眼睛是兩個黑黑的小點。

玻璃試管裏的小胭脂蟲好像很忙碌的樣子,伸展著觸角一搖一晃,時而爬上,時而爬下,在一堆空卵殼上來來回回。它們準備好要遠行去闖蕩大世界了。可是它需要什麼東西呢?它們似乎需要一根樹枝,能及時給它們提供營養液。我了解了它們的想法。

我的荒石園裏生長著一棵綠橡樹,這是唯一能高達 3 ~ 4 米的樹木。在 6 月中旬,在小胭脂蟲孵化出來以後,我將 30 隻胭脂蟲以及它們依靠的樹枝一起放在了橡樹上。

雖然我很細心,我也已經預料到小胭脂蟲分散在聖櫟樹上時,會給監視帶來很大困難。它們太小,範圍又太大,通過放大鏡觀察每一片樹葉、樹枝和樹梢也不太現實,那樣隻會讓人喪失耐心。

過了幾天,我去觀察了我能夠看得到的雌胭脂蟲。小胭脂蟲已經出殼了一部分,數量非常多,落在路旁的碎外殼可以證實這一點。可是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剛出殼的小胭脂蟲,樹皮上沒有,葉子上也沒有。它們是不是已經到了那聖櫟樹的樹梢呢?還是去了別的地點?我的移民是絕對不能從視野中消失的,所以我將一些一兩拃高的小聖櫟樹栽到了裝有鬆軟土壤的花盆裏。我將每棵植物的細枝上都用樹膠粘上五六隻胭脂蟲,我粘的時候非常小心,以防出口被堵上。我將我的人造樹林放在了實驗室背對窗戶的地方,因為在這裏能避開陽光的強烈照射。

我於 7 月 2 日觀賞了一次遷移表演。那是在最熱的下午兩點,不計其數的小胭脂蟲離開了居住的城堡。它們匆忙地穿過一扇大門,也就是扣眼形裂縫的地方,有些蛻下的卵殼還拖在它們的屁股後邊。它們在城堡的圓頂稍作停留,之後就分散到了各處的樹枝上。有的爬到了樹的頂端,不過它們並不滿足於現有的高度;還有的順著樹幹往下爬。我實在無從知曉這些小胭脂蟲的目的地。它們大概是第一次在自由的空地上行走,可能稍微不適應,場麵有點混亂;這些小東西沉迷在自由的歡樂中,興奮地隨處跑動。讓它們自由些吧,一定會有安靜下來的時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