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六氣升之不前的問題,我已經完全明白了它的意義。還想聽聽關於六氣降之不下的問題,可以讓我明白嗎?岐伯說:你問的很全麵啊!這其中講的是天氣與地氣變化的精妙意義,我可以全麵來講述其道理。簡言之,就是說六氣上升之後,必然還要下降。六氣中的每一氣,上升至天,居時三年,至次年即第四年,必然下降入地,成為地之左間,又在地居時三年。這樣一升一降,一往一來,共為六年,叫作六紀。因此,醜未之年,厥陰風木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皛金氣過勝,則厥陰風木降之不前。又或遇到少陰司天,不得退位,則厥陰風木也就不能降於在泉的左間,居中的金運則應時而至。金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則厥陰風木,降之不下,其氣被抑而變為鬱氣,木被金承,降之不下,則青色的塵埃遠見於上,白氣承之不下,大風時起,塵埃昏暗,清燥之氣行殺令,霜露再次降下,肅殺之氣施布其令。若木氣日久不降,其氣被抑則化為鬱氣,就會發生風氣與燥氣伏鬱,氣才溫暖而反見清冷,草木雖已萌芽生長,嚴寒霜凍又至,蟄蟲不能出現,人們也懼怕這種清涼之氣要傷害髒氣。
因此寅申之年,少陰君火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玄水氣過勝,則少陰君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丙申丙寅年,則水運太過,先天時而至。少陰君火欲降,水運居中承之,使君火不得降下,則赤色之雲氣始現,黑色雲氣反生,溫暖的氣候使萬物舒適,又有寒雪降下,嚴寒發作,天雲淒涼。少陰君火久伏而不降,則化為鬱氣,鬱久必發,所以寒氣過勝之後,又有熱氣發生,火風化為疫氣,則人們易患麵赤心煩,頭痛目眩等病,火氣暴露之後,溫病就要發作。
因此卯酉之年,太陰濕土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蒼木氣過勝,則太陰濕土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少陽司天不得退位,則太陰濕土也就不能降入在泉的左間,或木運應時已至。木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太陰濕土降之不下,則出現黃雲而又有青色雲霞顯露,雲氣鬱蒸而大風發作,霧氣遮蔽,塵埃過勝,草木為之折損。若太陰濕土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天空出現塵埃黃氣,地上濕氣鬱蒸,人們易患四肢不能舉動,頭暈弦,肢節疼痛,腹脹胸滿等病。
因此在辰戌年,少陽相火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玄水氣過勝,則少陽相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水運太過,則先天時而至。水運居中承之,相火欲降而不得降下,則赤雲始見,黑氣反而發生,溫暖之氣才欲發生,冷氣又突然而至,甚則降下冰雹。若少陽相火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冷氣之後隨又生熱,火風之氣化為疫氣,人們易患麵赤心煩,頭痛目眩等病,火氣顯露則熱病即將發作。
因此在巳亥年,陽明燥金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形火氣過勝,則陽明燥金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太陽司天不得退位,則陽明燥金也就不能降入在泉的左間,或火運應時而至。火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陽明燥金降之不下,則天氣清冷而肅降,火氣顯露則溫熱反作。人們感到昏沉困倦,夜臥不安,易患咽喉幹燥,口渴引飲,懊儂煩熱等病,早晚有大涼之氣,而濕熱之氣卻又發作。若陽明燥金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天氣清涼而寒冷,遠處有白氣發生。人們易患眩暈,手足強直,麻木不仁,兩脅作痛,雙目視物不清等病。
因此在子午年,太陽寒水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阜土氣過則太陽寒水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土運太過,則先天時而至。土運居中承之,太陽寒水欲降而不得降下,則天空暴露黑氣,昏暗淒慘,才出現黃色塵埃,而又濕氣彌漫,寒氣布化之後,又出現熱化與濕化之令。若太陽寒水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人們易患大厥,四肢沉重倦怠,陰萎少力等病,天氣陰沉,熱氣與濕氣交替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