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唐太宗的誠信之道(1 / 1)

曆代以來,中國的統治者都擁有著無窮無盡的小聰明,並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誠實執政,坦白對人。結果當政者用詭計馭使部屬,部屬也依樣畫葫蘆用詭計蒙蔽首腦。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誠實執政的唯一人選隻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任時,對臣僚敞開胸懷,不行欺詐之術,臣僚也盡忠職守,不搞欺瞞哄騙的傳統官場伎倆。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氣整頓吏治,下決心要在官場根治貪汙受賄的不治之症。為了偵查那些暗中受賄和將來有可能受賄的貪官汙吏,李世民令親信暗中向各部官員行賄,結果還真查處了幾個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餘把他的謀略告訴一位隋朝遺臣,沒想到這位大臣當場潑了他一瓢冷水。他說陛下平時總告戒臣民要誠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卻先行欺詐之術,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會一樣用欺詐的手段報答你。李世民不但沒發怒,反而認為大臣的話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這句逆耳的忠言。還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齡雖不滿十八歲,但體格健壯的男子也要應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絕在詔書上簽字(注意這是李世民最為智慧的傑作,他的命令沒有分管大臣的簽字就沒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沒有哪個皇帝會主動限止自己的無限權力),李世民解釋說:“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報年齡。”魏征回答說:“陛下常說我以誠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詐欺;可你卻先失去誠信。陛下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李世民深以為然,並立即收回成命。

誠信待人,更是治國之道啊!明君如唐太宗者,知其大意。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