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鎮陽地方,有兩個小孩,一個叫東裏,另一個叫左伯。有一天,他們來到渤海邊玩耍,剛玩了一會兒,忽然一群大鵬飛來,在海麵上翱翔。東裏急忙縱身下海去捉,伸手就逮住一隻。渤海那樣深的水才沒到他腿。東裏回頭尋找裝鵬的東西,於是順手扯過左伯的頭巾包起來。左伯大怒,和東裏打了很長的時間。東裏的母親來拉東裏回家,左伯不罷休,抓起太行山打去,誤中了東裏的母親,東裏母親的一隻眼因此而看不清楚,於是她用指甲從眼窩裏把太行山摳出來隨手向西北方向。因此太行山從中斷開了,彈出的那塊石頭,就是今天的北嶽恒山,先生可能也見過吧!”
公孫龍聽了坐立不安,垂頭喪氣,慌忙溜走了。他的弟子嘲笑說“嘻嘻,先生一向喜歡誇誇其談,向別人炫耀,這一回活該受窘。”
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諷刺的是那些世故圓滑,凡事都說好的人。
此典出自馮夢龍《古今譚概·癖嗜》。
後漢時,有個叫司馬徽的,從不談論別人的短處,隻要跟人說話,無論好事壞事都說好。有人問司馬徽是否平安,他都回答說:“好。”有人告訴他說兒子死了,他回答說:“很好。”妻子責備他說:“人家覺得你有德行,才告訴你。為什麼聽到別人兒子死了,反而也說好呢?”司馬徽說:“你這句話說得也很好。”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比喻世風不好,專喜傳惡,不願揚善。
此典出自宋代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壽州紹宗禪師》:“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水滸傳》: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道了,隻瞞武大一個不知。
趙匡胤年輕時喜歡打抱不平,行俠仗義,是個好管閑事的祖宗,撞沒頭禍的太歲。這天,趙匡胤在太原清油觀發現鎖著個年輕貌美姑娘,哭哭啼啼,一問才知名叫趙京娘,被強盜所擄,寄頓在此,清油觀道士懾於盜威,不敢放她。趙匡胤一聽大怒,一棒把菱花窗格打了下來,說道:“強人若再來時,隻說趙某打開殿門搶去了。”便讓馬給京娘騎,千裏迢迢送京娘回蒲州家鄉。一路上兩人兄妹相稱,曆盡艱險,鬥殺歹徒“著地滾”周進,棒打匪首“滿天飛”張廣兒,悉心照料京娘疾病。那京娘想起公子之恩,心中情動,又羞於出口,便心生一計:路上假裝腹痛,要公子扶她上馬,又扶她下馬,並將身偎貼公子,挽頸勾肩,萬般嫵媚。夜宿時又嫌寒道熱,要公子減被添衾,軟香溫玉,又豈無動情之處?公子性剛,全然不以為怪。漸次行來,看看已近蒲州,這日黃昏以後,京娘在燈下長歎流淚。公子怪道:“賢妹因何不樂?”京娘道:“小妹深閨嬌女,誤陷賊人之手,今日蒙哥哥拔離苦海,千裏步行相送,又為妾報仇,絕其後患。此恩重如親生父母。此身之外,別無報答。不敢望能與哥哥婚配,待為妾婢,服侍你一日,死亦瞑目。”公子大怒,道:“俺本為義氣上千裏相送,今日若就私情,與那兩個強盜何異?把從前一片真心化為假意,惹天下豪傑恥笑?”自此,京娘愈加尊敬公子,公子亦愈加憐憫京娘。
這日到了蒲州,京娘父母忽見女兒回來,喜出望外,殺豬設宴款待公子。其兄與父私下商議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妹子被強人劫去,今日跟這漢子回來。‘人無利己,誰肯早起?’想必他與妹子早已有情。妹子經了許多風波,又有誰聘他?不如招這漢子為婿。”就將話來與公子提起。公子性如烈火,聽得這話,大怒,把桌子掀翻,扯斷馬韁,如飛而去。京娘氣苦,捱至深夜,自縊而死。正是:“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涸澤之蛇
“涸澤之蛇”比喻老實人往往受欺負,而奸詐的人運用權術卻可以得到益處。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獻酒肉。
鴟夷子皮侍奉田成子。田成子離開齊國,逃到燕國去,鷗夷子皮背著印信文書跟隨著他。到了望邑這個地方,子皮說:“您難道沒有聽說過涸澤之蛇嗎?水澤幹涸了,蛇便遷移到別處去,有一條小蛇告訴大蛇說:‘您走而我跟著,人們都認為是一般過路的蛇罷了,一定會殺死您,不如用嘴相銜背著我走,人們就會把我當成神君。’於是相銜背著小蛇越過大路,遇見的人都趕緊避開,說:‘那是神君。’現在您儀表堂堂而我相貌一般,使您做我的上客,人們可能看我是個千乘之君;使您做我的使者,人們會當我是個萬乘之卿。不如您裝作我的隨從吧。”